八月与九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 定章程,大汉钢铁直男,八月与九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打张远来到长安之后,见到了刘彻。
往后做的每一件事情,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走得慢也好被人推着走也罢,张远都没有过这样的动力。
权力能够改变一个人,当没有太多的顾及便可以实现心中所想,这种感觉便会让本身的动力加强很多。
从建章宫离开回到太学之后,张远把刘彻的话跟吾丘寿王还有一些太学内的官吏说了一遍。
当然不包括夜郎部族的事情也不包括那份绝密的造神计划。
“诸位,太学自打成立以来已经一年多了。
我们一致比不上其他几个官署,就连典属国也盖过我们太学一头。
大汉这么多机构当中,我们排列倒数第二,刚刚超过将作大匠府。
眼下我们的机会来了,一旦我们彻底掌控了天下官学,数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大汉很大一部分的官吏就都出身自太学。
人不可能没有野心欲望,农夫想要在秋季多丰收一些粮食,兵士想要多杀死一个敌人收获一份军功,工匠想要建造万世不朽的宏伟建筑,商人想要赚取数不清的钱财,为官者人人都想更进一步,而我们育人者的欲望便是要让天下无白丁,世人皆以出自太学而荣。”
“太学令说的好,诸位此次不仅是太学的机会,也是我们的机会。
做好了我们人人便可更进一步,各地官学到处都是空缺,我可能晋升不了,但是你们都有希望晋升。”
张远刚刚描绘了一个远大的画面,吾丘寿王就开始以各个人的私欲为支点。
两个人说的都没有错,官学兴盛获取最大好处的是大汉的官僚系统,其次便是太学。
换做个人的利益来说,很可能外面那些迂腐的官吏都担心太学学子抢占他们的位置,但是太学内的官吏不同。
太学的地位拔高,每个郡的官学负责人便都是职级六百石的官员。
现在太学内这几十名官吏张远两千石的卿大夫,吾丘寿王千石的太学丞,其余人级别最高者才是四百石的太学掾属。
也就是说出了张远跟吾丘寿王没有晋升的机会,其余人都是大把的机会放在眼前。
其实运作的好了,在太学的这段经历也会成为张远跟吾丘寿王的政绩,将来再往上一步不是没有机会。
“太学令,下官们到底该如何去做,您尽管吩咐。
不说为了自己,就算是为了大汉,我们也愿意鞠躬尽瘁。”
底下立马就有官吏开始回应了张远。
张远想要的太学,是科举与书院、官学之间的结合体。
在这个时候是改变选拔制度的时机之一,不能说是最好的时候,最好的时候应该在汉文帝的时候,那个时候察举制才刚刚露出苗头。
也就是举贤良方正。
这个时候大汉的举荐制度才刚刚开始施行,因为大汉处在到处拓张的阶段,举荐制度并不能够满足刘彻的要求。
太学这个时候要是能够展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说不定能够与察举制并立成为大汉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至于彻底推翻举荐制度,张远没有想过这回事。
推翻举荐制度等同于站到了大汉所有勋贵的对立面。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大家都说高考是唯一的上升途径,就真的如此么?
科举制度发展了一千多年都没有彻底的磨灭举荐制度,张远不觉得自己能做到。
总得给那些大人物的亲戚后代留个当官的途径吧,小人物能有一条路晋升就不错了。
张远在当初太学初办之时,为什么会要一块学田,其目的就在于为了在日后太学不会在经费的方面受到他人掣肘。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在太学便是在逆势而为,将来遇到的困难很多,张远在一开始就少掉了一个大麻烦,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首先将太学的考核制度确定,重新划分标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