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章:农学,百华庄,佚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巴蜀之地出名的除了它那令人望而生怯的蜀道,还有它“天府之国”的美名。
因四川盆地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物产丰饶沃野千里,当年先秦之所以能快速攻伐六国一统天下,除去其本身在领地内兴修水利粮多兵精外,更重要的便是一举拿下了巴蜀之地作为基地源源不断的供给兵粮。
也因此,在始皇帝一统六国后原本便民物丰殷的巴蜀更是成为了秦朝的重镇,在某个人提出的鬼点子下,始皇帝命人在秦岭开凿蜀道直通巴蜀,将其培养成了秦国最庞大的粮仓。
而在块宝地中,有一个散发着与当时那个年代格格不入的气息的机构——神农府——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专注于培养农业人才,研究种植、嫁接等各项农业技术的特殊机构。
这个意识超前的机构得益于谁的灵感自不用多说,而仗着粮多兵精一扫六国的秦朝老臣也自然懂得让百姓吃饱饭对国家来说有着重大意义,他们也未反对那人提出来的构想,反而在朝中特地设定了“农官”一职定期听取农业意见。
要知道在当年“士”阶层可是被牢牢锁死在那些大家族的人上人手中的,泥头百姓想要入士最起码得是立下赫赫军功踩着千万白骨才有可能触其门槛…其实也不难理解,在那个百姓日夜为果腹而辛劳的年代里,只有那些吃得饱饭的人才有心思去研究那些思想、军政一类的东西,普通百姓是没法接触他们这阶层来当官的。
而“农官”的出现提供了另一个上升的渠道,只要能观察找出让种的粮食更多、更好吃的方法,没准前几天还光着脚丫为粮税而发愁,后脚便一步登天成了能有免税特权还能得到国家俸禄和土地的“农官”。
这大大激发了广大“农”阶层的种地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生活与自然的观察思考,为后续的人才辈出打下了基础。
不过当年那人提出这个构想可并不单单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餐桌,更是为了消除另一个世界线中“秦”灭亡的隐患——秦朝的国策重视法治接近与法家,在那些士大夫们看来这除了严苛点没什么不好,但他们却忽略了那些人数远超他们的平民百姓——就如方才所说的,平民百姓光是为了不饿肚子就已经倾尽全力了,让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们去记住那些详细到令人发指的秦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百姓不懂法律,那法律是什么就不是由朝廷和天子所说的算的了…天子和朝廷远在千里,头顶的地方官员才是这些百姓最为畏惧之人…只要他们稍动邪念,那便可假借“秦律”之名威胁百姓、横征暴敛,在那个通讯落后的年代,即便天子派人巡视也未必能有太好的成效。
(据现代考古学证明,秦律很可能并非“残暴”而是极为“繁琐”,甚至详细到结婚穿着都有规定,而陈胜吴广起义中说的因天降大雨延期就要被斩首,在考古得到的秦律中被记录为短暂延期口头教育,另有原因则罚钱,最为严重的也不过是劳役…至于这两个包工头是真不懂法律,还是后世另有杜撰,抑或是下层官员别有用心那就不知道了。)
假如没法让百姓短时间内就记住繁琐的法律从而出现被人利用曲解的可能,那就稍微动动脑筋反向思考吧…在那个人的建议下,李斯等人专门列出了会被杀头的罪名,除此之外的罪名则一律不涉死…简单来说就是“约法三章”,其中包括“欺君杀头,杀人偿命,投毒纵火自食其果”。
单列三项明确的死罪,除此之外不设死刑,不设会使人伤残的酷刑(理由是会降低劳动生产力),这稳定了一统天下后的民心。
不过单是如此还不行,秦律重劳役,别有用心者可以玩弄文字游戏加重罪行从而变相使百姓屈服,于是那个人便想出了第二个方法,也就之前所说的“农官”——农官除了农业外并不涉及政律,但为了能成为农官,很多有想法的百姓便会跋山涉水去咸阳觐见,期间他们便带来了很多地方上的消息——有没有哪个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劳民伤财,有没有哪里赈灾粮款被中途私吞…诸多消息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里随着农民进入了始皇帝的耳目。
再后来,始皇帝觉得农民一路跋山涉水直抵咸阳实在太过劳累,于是便在各省地开设了各自的“神农府”,神农府一方面因地制宜研究、传授农业知识,一方面也为始皇帝收集地区情报,李斯他们还为其运作定制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尽可能的避免其中滋生腐败摧垮秦朝根基。
得益于这些神农府,始皇帝亲政两百年内未曾出现大波动,而神农府向周遭各地提供的选育出来的种子与植株也极大的提升了那时的底层生活质量。
这一切看似会千古不变的传承下去,直到…始皇帝羽化登仙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