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章 画堂,蕙质春兰,蕙心,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忠义公和世子赵崇礼商议了两天。【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最后决定,还是由世子夫人回去帮助赵夫人管理家务,也好让身心受到重创的赵夫人休息一下。但是世子夫人是个女流之辈,这千里迢迢的,得有得力的人手护送才行。因此,就派赵崇义送嫂子回京城。顺便也向皇帝汇报一下西北的情况,汇报之后还要再赶回西北,因为西北还真是缺乏将才。
赵崇义奋起抗争过,但是在铁血的父亲和大哥面前一切抗争都是无效的,赵家治军严格,治家也严格,赵崇义没有法子,只好打点行装送嫂子回京城了。
京城中也已经是五月份了。天气有些炎热,陈文蕙早就换上了薄薄的衣衫,现在京城中非常流行从黑家铺子里卖出的黑家产的具有南洋热带风情图案的绸料,因此这夏装都是大花图案的。
陈文蕙看着反而觉得不好看,但是自己家的生意还是要支持的,她就捡了几匹素淡一点的大花图案,还有那些有海草纹,贝壳图案的绸缎做了衣服,看起来居然很好看。
这两个月她新近结识的朋友。也可以说是花友石月思终于进宫成了石贵人了。陈文蕙有些怅然若失。不过,陈文蕙终于见到了石月思的师傅,大楚最负盛名,也是最有传奇色彩的大画家仇子杰。文蕙的绘画造诣和灵性其实比石月思要强,因此仇子杰一见就起了爱才之心,收下了文蕙当徒弟。
白氏很高兴,特地备下了丰厚的礼物送给仇子杰。仇子杰一生中浪迹江湖,收的徒弟很多,但是像陈文蕙家里这么富有的很少。他收徒弟只看两样,一样是对画画的热爱程度,一样是天分。所以,弟子中多是中等家庭和贫困学生居多。
陈文蕙成为了仇子杰的弟子,发现老师住在靠近京城的一个小山村里面,那里风景如画,自是老师一家的居住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一个小小的茅草棚子,还是年久失修的,到处露风。其实这个只是仇子杰的其中一个住所,他为了作画,经常游历在外,这个破旧的家是他的老妻和子女们住的地方。
开始陈文蕙很不能理解,因为仇子杰是大楚最有名的大画家,这往往一副画都能卖出上千两银子,怎么家里还这么贫困呢?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仇子杰的弟子们大多出身贫困,仇子杰的卖画钱,大多是给了弟子花费了。他自己还是名士脾气,对了脾气了,就把画送给人家,不对脾气的就是出一万两也不会给人画画。这样一来。家境贫困是必然的。
陈文蕙很得仇子杰的欢心。因为陈文蕙绘画上面很有天分,又热爱画画,这还不说,陈文蕙还把自己会的西洋画法,比如水彩,素描,油画技巧都演示给仇子杰看。给仇子杰很大的启发,自然是对这个徒弟喜爱非常。
其实,像仇子杰一生都在研究作画,技艺已经是登峰造极,想要寸进都难,现在陈文蕙给他另外一种思路,一下子把给仇子杰指明了一条特殊的路,仇子杰看到了自己绘画进步的希望,能不高兴吗?
趁着仇子杰高兴,陈文蕙提出了要帮助仇子杰家里改善现在的居住环境。其实仇子杰现在一心沉迷于新的绘画方法中,哪里管的了那些,就说了一句,随便她怎么捣鼓都行。
陈文蕙得了这句话,立刻拿出自己的银子来,给仇子杰家里在这个山村里外买下了许多的土地,大约有一千多亩的样子。其实这个小山村能买的土地很少,只有一百多亩,大多是在山外一个小盆地里面,有一千多亩,正好弄了一个庄子,陈文蕙就修建了两所住宅,一个是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子里,一个是在山外那个有田庄的地方,这样仇家的人可以住在自己那个风景如画的小庄子里,也可以为了照看自己家的田庄住在山外面。
有了这一千多亩的土地,仇子杰一家终于摆脱贫困,成为了一个颇有些富裕的小财主了。做完这些。陈文蕙还不满意,还给仇家的宅子都配上黑家出的舒适,实用,大方的家具,还给配备了三辆马车,都是疾风堂出品,特别定制。一辆最是舒服的,又宽敞,还配备了茶炉,点心盒子,还有一样特别的,就是绘画的折叠桌子,这样仇子杰将来游历的时候,就能乘坐舒适的马车,可以随时作画。当然这个马车也可以做很三四个人,这样方便那些跟随仇子杰的弟子们伺候仇子杰。
还有两辆马车,一辆专门给师娘用的,一辆专门给仇子杰的儿子们用来往来看管田庄的。
配备好这些以后,陈文蕙又给仇家宅子旁边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画堂,这个是留着以后仇子杰教导弟子用的。当然这个画堂有些大,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仇子杰参观之后很不明白问:“蕙儿啊,这为什么还要分为上下两层啊,还有着下层为什么分隔成几个大的房间,每个房间还要配上这么多画案,座椅,我们哪里有这么多人啊?”
陈文蕙笑着说:“老师毕生都在绘画,弟子也收了很多,可是师兄,师姐们有很多都没有什么职业,也是生活贫困的人。因此,我在这个下层设了这样几个课室,专门给师兄,师姐们用来招收弟子用的,这样有钱人家的孩子想要来学画画,就要缴纳高额的学费。贫困人家的孩子想要来学画,就给免费。而教了徒弟的师兄和师姐们都有束修可以拿,这样,一来,我们的画道能发扬光大,二来,师兄师姐们也可以有个稳定的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