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两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二十四章 第3野战旅,1255再铸鼎,修改两次,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273年,10月18日,博州。
骑兵中士沈河一夹马腹,身下的伙伴便加快了速度,朝前面一名奔逃的蒙古骑兵追去。
他骑的是一匹第三代的青岛马,比起前面的蒙古马更为高大且灵动,两者间的距离不断拉近,几乎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了。
前面那名蒙古骑兵急了,把马往左一拉,右手往后一挥,举着一把土造手枪就朝后打了过去。
“砰!”
伴随着枪声,铅弹疾驰而来。这种动对动且没有瞄准的场景,命中本应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但对方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瞎猫撞上死耗子,铅弹居然正中了沈河的胸口!
“咚!”
碰撞产生了一声闷响,沈河感受到胸前似乎被打了一拳,下意识低头一看,紧接着就忍不住笑了出来——胸甲没有击穿!
随着敌军火器的普及,东海骑兵的装备也产生了变化,不再追求全面防护,而是换装了根据“重点防护”理念设计的半身板甲。新防御套装“崁垣”只有头盔、胸甲、背甲、护手、护膝等少量部件,但增加了厚度。前面这块胸甲尤为了不得,可是一块最大厚度有5的锰钢板,重3.8kg,经机械锻造并热处理,防御力惊人。新81中文网更新最快手机端:s:/
即使是寻常步枪的铅弹,对上这块强力胸甲也几乎无法穿透,得上钢芯穿甲弹才行,更别说低动能的手枪弹了。现在沈河虽然中了一枪,却安然无恙,甚至胸甲上都没留下太大的痕迹。
“哈哈,小贼,看我的!”
礼尚往来,沈河也取出手枪,砰砰朝敌骑开了两枪。但可惜,他的运气不够好,两枪都打歪了——
就在这时,敌骑把马头一转,向他杀了回来!
“受死吧!”对方含糊地吼着,持刀向仍然拿着手枪的沈河逼过来。
显然他是个懂行的,知道东海军的手枪是两连发,打完两发子弹后正是最脆弱的时候,就该趁这个时候要命!
眼看着对方冲过来,沈河就像被吓傻了一样,仍然拿着手枪没有换刀,直到刀口都快砍过来了,对方的鼻孔都能看清了,才——又扣动了两下扳机,啪啪又打了两枪出去!
“砰!”“砰!”
两枚锥形铅弹撞在蒙古骑兵的身上,穿透他薄薄的嵌铁皮甲,撕碎了他的血肉。他在跌下马的前一刻,仍不可置信地大瞪着双眼:“怎么可能!”
“吁!”
沈河见他落马,拉住马头停了下来,转过枪口又朝他砰砰补了两枪。
然后,他潇洒地对着枪口的烟吹了一下,又拉开手枪转轮后面的挡弹板,取出枪管下的小通条,将里面的弹壳一个个捅了出来,再从弹药包中取出六枚短粗的子弹,往弹巢中装了进去。
“还是这玩意爽利啊。”
他把枪插回枪袋,拍了拍,观察了一会儿周边局势,就朝队友汇合过去。
不光盔甲,东海骑兵的武器现在也有了很大的革新,最新的“镇星”转轮手枪替代了过去的“惊蛰”双管手枪,火力大幅增强。
镇星手枪,全称东海16式军用转轮手枪“镇星”,12口径,六发弹巢,180枪管,体型着实不小,份量也近1kg,实在不轻了。
说起来,股东们早就想要一种转轮手枪了,毕竟射速够快,无论是个人防身还是军用都有很大价值。但这种枪既有活动部件,又有漏气问题,所以对技术要求相当高,之前也试作过几把,但直到近几年工业规模和技术足够了,才有了量产的可能。
不过有个优点,这把“镇星”从一开始就是双动设计而非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单动转轮。所谓单动,就是转轮的转动只能靠按动击锤来进行,打完一发要按下击锤才能打另一发;而双动就是设置了一套机构将扳机与击锤联动,扣动扳机的前半段就完成了“压下击锤-转动转动”这一系列动作,后半段才是正式击发,当然,扳机力也会因此而增大。双动机构并没有比单动复杂太多,而射速的改善是明显的,因此军工部门一开始就奔着这个结构去了。
但是另一个经典设计“摆出式转轮”由于会影响结构强度、增加误差,所以他们并没有采用。因此这把枪只能称作“转轮”手枪而非“左轮”手枪,打完六发之后只能一枚枚退掉弹壳并且把新子弹装进去,比较费事,而不是像左轮枪那样可以潇洒地摆出转轮,一把把六枚弹壳全捅出来,然后用一个快速装弹器直接把六枚新子弹装进去。这一点,就只有等待后续版本改进了。
由于转轮和枪管之间只能靠端面闭合,镇星不可避免地有漏气问题,威力比同是12的惊蛰要差一些,但是六连发的优势完全弥补了这一点。
在广阔的原野上,像沈河一样的东海骑兵们散了一大片出去。他们凭借快速的青岛马、坚固的盔甲和犀利的枪械,纵横捭阖,如同老鹰捉小鸡一般驱逐着天下闻名的蒙古骑兵们,拉出了一个巨大的绝对控制圈。
很快,他们就能用肉眼看见土河两岸的友军营地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