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两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巡礼 2 标准化,1255再铸鼎,修改两次,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座“大楼”外面看着挺大,但是一进来,就会发现里面的空间利用率,呃,实在是低的可怜。
整个大楼的结构就像一个横躺的“日”字,四周和正中一道都是长廊,中间用厚墙围出了两个“口”字型的房间。但是再进去一看,原来这不是“口”,而是“回”,里面还有四堵墙呢,只有这四堵墙围成的小房间,才是这座大楼真正的工作区域。
之所以这么设置,是为了给这些装满了“精密”仪器的小房间维持恒温。
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地,必须尽可能减少变量才行,恒温自然是必须的。但是他们又没有空调,该怎么办呢?于是就只能采用变通的办法,既然没有空调不能降温,那就单向升温吧!
崂山学宫所在的这处山谷,临近海岸又有较高的海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气温低于25摄氏度,只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和通风,就能把温度维持在23度的合理水平上,也算是能将就着建立一个恒温环境了。至于湿度,就只能随缘了。
这座大楼的三重结构,就是为了对温度尽可能进行控制。最外一层是调控室,有六个独立的加热室和通风系统,墙上到处挂着商社自制的粗大的酒精温度计,定时有人巡视抄录读数,以便升高或降低火力,或者适量增减外来空气,来尽量保持恒温。中间一层是稳定室,以减缓外层温度的波动,同时也设置了来自附近热源的热风口和来自外界的冷风口,可以自主调节温度。最内层才是真正的实验室,经过外面两层的控制,虽说恒温程度不能跟后世比,但也不差了。
这结构倒也不是东海人首创,如今很多富户冬季取暖时为了避免火炉的烟气,就把屋子建成了类似的结构,只是东海人把它做到了极致罢了。商务部甚至有人在琢磨,能不能把这套系统作为现代生活的典范向外出口?
也因为这里一年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恒温的舒适,所以虽然地处偏僻,仍然有不少股东和学宫毕业生来这里工作。当然,这么关键的地方,工作人员也是优中选优的!
“啊,首席,柳医生,不好意思,为了减少冲击,咱得先在这缓冲室呆上一会儿,让衣服暖暖,然后才能进去。呃,两位,麻烦把这帽子先带上吧。”
黄仪带他们进了缓冲室,却没立即领他们进实验室,而是搬过两把椅子让他们坐了下来,还递来两个遮头发的白布帽子。
“嘿,”柳木接过两个帽子,顺手转交给张正义一个,“以前我也就是在外面坐坐,还是第一次来这儿呢,你们的规矩可真多。”
张正义戴上帽子,说道:“细节不可小觑,应该的。黄组长,你们这做得不错啊。”
“哪里哪里,都是管委会的指导……”
闲着无事,柳木和黄仪攀谈起来,而张正义站起身,在缓冲室各处溜达着看了看。
这里虽然是缓冲室,但也并没空着,沿墙摆了一圈桌椅,上面堆着大量的书籍和文件,墙上挂着不少规章流程、值日表格、生产数据一类的东西。
此时正有几个研究生在伏案工作,埋头对着一些数据奋笔疾书,也不知道是真在写还是见来了这么多大人物装着在写。
由于缺乏窗户,室内是点着油灯照明的,虽说用的油是珍贵的鲸油,但是亮度怎么也不能与电灯比。光照条件应当说是比较昏暗的,看得张正义暗暗摇头,很是担心这些年轻人的视力问题。但是商社现在就只能提供这种条件,也是苦了他们了。
过了一会儿,黄仪看了看表,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带他们进了里面的度具工作室,也就是生产各种尺子的地方。
他们这地方规矩还真不少。一开门,里面是一个微型走廊,对面还有一扇门。黄仪把背后的门关上,然后敲了敲前面的门,等到门后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请进!”,就咳了一声,然后一招手,迅速把门打开,带着两人像做贼一样闪进了屋内。
“咦,是首席啊,呃,这位,是……刘牧?”
张正义定睛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娇小的女生,听声音正是刚才喊“请进”之人。她盘着头发,戴着厚厚的棕色眼镜,其中一个镜片边缘还有一个缺口,两只袖子上都戴着袖套……
这位肯定是股东之一了,但一时竟有些面生。他想了想,才记起她是工业部的夏烟,平时忙于工作,不喜欢交流,很少抛头露面,大会也经常缺席,怪不得没什么印象呢。
张正义点了点头,还没说话,柳木却抢先开口了:“呃,夏烟妹子,咱叫柳木,不是刘牧,虽然见得少,也不能这样吧?你的名字我可记得清楚着呢。”
夏烟脸一红,低下头去,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做了个“嘘”的手势,用细若蚊鸣的声音问道:“嗯,首席,刘大哥,你们今天来是……?”
柳木把手一挪,张正义抬头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没什么,就是随便看看,你方便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