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两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双桅星火级 上,1255再铸鼎,修改两次,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立春号的来由,还得从之前的小寒号说起。说来这小寒也够倒霉的,工期忙的时候正值战争时期,不少材料都被挪用到别的地方了,先是把船底板给了霜降,又把船头板给了寒露,桅杆也被陆军拿去做成望台了,后来肋材也吃紧,工人又被金口工厂调去了不少,总之就是多灾多难。
不光是小寒,造船厂的整体进度都因为战争而放慢了。之后的被海洋部寄予厚望的、尺寸放大到了三十米级别的大寒号也因此而延期了。在这种情况下,海洋部开了个小会,决定先满足后面更大的大寒号的建造,小寒号就凑合一下,因陋就简吧。
既然是破罐子破摔,梁恩干脆就大胆地对小寒号进行了改动,半是出于减成本的目的,半是实验新技术。
其中最大的改进就是桅杆减了一根,取消了尾帆,只留了两根主桅,位置也相应地调整了。
这倒不完全是为了省料,而确实是改良。之前星火级用了三根桅杆,其实只是简单沿用了之前福船的三桅设置,前两桅是真正的动力帆,最后的第三桅上只有一面小帆,用来辅助船舵转向。但实际上星火级有首斜桅和海翼帆,帆动力原理和福船的硬帆并不相同,所以第三桅的作用就有些鸡肋了。之前就有过取消艉帆的想法,但出于惯性和可靠性的考虑,一直没实施,小寒号上正好实践一下。
虽然只设两根桅杆,但桅间距更大了,可以容得下更宽的帆,所以虽然只有双桅,动力反而却更大了。而且还有一个好处,这样一来,帆动力的中心就会后移,埋首问题得到了改善。
还有一点改进是使用了更密集的肋骨结构。这一开始只是个没办法的办法,星火级的肋骨用的是柞木,但是柞木需要长时间阴干,供应量有限,小寒号被抽了几根去给别的船用,只能用杉木替代。如此一来,船体强度就很可疑了,于是梁恩只好加大了船肋的密度,几乎一根挨着一根,单靠这肋骨构成的骨架就能看出整艘船的形状来。虽是无奈之举,但事后看来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如此这般,小寒号终于勉强建成了。本来海洋部对她都不报什么期望了,两个舰队终于展现出了气度,都想让这艘船去对方的序列。但是没想到,小寒号一海试,竟然跑出了超出了普通星火级一节的高速,加减速转向掉头都很灵活,船体在这样的高速下也没出问题,看得众人大跌眼镜。
既然小寒号的改进取得了成功,梁恩就盯上了当时开工还没多久的立春号,根据小寒号的测试结果,进一步修改了这艘雏船的设计图。
立春号同样采用了双桅设计,而且比小寒号更激进,船体宽度仍是7米不变,长度却拉伸到了25米。为了进一步增大帆面积和甲板面积,梁恩甚至试图将艉楼给整个取消掉。但这个设计会大大影响军官的居住环境,还降低了操舵时的视野,所以招致了他们的反对。于是梁恩就只能妥协,只是将艉楼后移了一段,不再是建于后甲板之上,而是像个背包一样挂在船体后部。这个妥协倒也不是没有好处,相当于增加了甲板长度,可以增加火炮搭载量,还可以承接后桅上拉过来的支索,不然好不容易取消了尾帆,还得留根小桅杆挂支索。
帆型也根据需要改善了。单纯的增加帆面积倒是不难,但是面积大了之后,帆会过于沉重难以操纵,所以难题就是如何在总重量不超标的前提下优化帆型,让它能提供更充沛的动力。整体来说,U帆更高了,但是最上层收窄以降低重心和侧向翻转力矩,底层处于海面弱风区的部分也略微收窄以节省重量,中间反而成了最宽的一段。
船头位置也有了明显改动,不再是传统福船和旧星火级的方形挡浪板,而是凸出的三角形船头,在水线之上向前伸出,看上去和前伸的首斜桅更匹配,美学上舒服了不少,似乎也有利于航速。但其实水下部分的线型还是一样的,改的只是水上的部分,对阻力没什么影响,只是增加了储备浮力,可以更好地应对高海况罢了。
此外,船型也稍微修改了一下,长宽比放大了一些,还有不少细节上的改进。整体来看,“立春”几乎可以真的算一种新型船了,但吨位还是变动不大,而且海洋部诸人对星火级这个名字很有感情,所以还是愿意这么称呼她。
“啊,这艘船太棒了,我要娶她!”
郑林把舵轮往左一打,又吆喝了一声,感觉浑身都舒畅了。
他把舵轮交给旁边的水手,走到舷边坐了下去,一边擦汗一边对梁恩说道:“确实够劲!我这出去半年多,你们进步不少啊。这立春甲板上看着变化不小,但光这些还不足以变化这么大吧?难不成你们把船型给修了?”
梁恩也走了过来坐下,说道:“是修了不少,我们整天在拖拽水池边捏石膏也不是白捏的……主要的修改是放宽了方形系数,把吃水减到了两米左右,排水量倒是没怎么变,所以阻力也因此小了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