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小蜥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五章 武警构想,三国之随身魔法塔,隔壁的小蜥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就认怂了?我们是不是亏了?”消息传递到刘韬这边,后者有些懊恼,应该多要一些好处的。
“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双方就真的要不死不休了。”荀彧擦了擦不存在的汗水,
并不是说便宜了对方,而是好巧的踩在了对方可以接纳的底线边缘。更主要的还是陶谦主动牺牲自己,否则出于稳定考虑,刘曜也没办法主动把陶谦丢出去。
到时候仗肯定是要打,好处就是可以狠狠捞一笔战争财,顺便抢掠一番粮食。可别人没有种冬小麦的习惯,所以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方面不可能有多少收获。
其实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对方才不得不妥协。
“也罢,至少有一个完整的沛郡。”刘韬随口回道。
对方回复的第一时间,关羽就拿着回复迅速抢占各处,清点财产。同时,把官吏全部清退,暂时把沛郡各县列入军管,等待后方派遣官员过去接手。
也因为这样,徐汉那边的官员,甚至连动手脚的机会都没有。沛郡各县的物资和财产,被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下来。
同时也是通过这个方法,告诉全世界:你们的官员我们不要!
“只是臣不明白,明明可以先收拢那些人才过来,然后进行甄选。合用的可以继续用,不合适的有的是办法可以清退他们……”荀彧尝试咨询问。
“我们的用人制度已经改了,既然以后已经决定以科举为主,那么自然要严格遵守。”刘韬摇了摇头,“这样才能凸显科举的重要,而不让他们有什么侥幸的心理。”
“人比起积极参加可靠,他们更喜欢投机取巧。”郭嘉附和,“我们在治下广泛开展教育制度,培养大量的人才。若是有人觉得科举太难,先跑去别人那里当官,然后等着以后投降被收编怎么办?总不能,以后我们都给别国培养人才吧?”
楚有才晋实用之,这样的事情出现在大汉就有点悲催了。每年财政开支那么多教育补助,去培养人才,结果一转眼跑去别人那里当官,给自己添麻烦。
“若他们假意出仕别国,实则在大军到的时候,开城投降,这样岂非省事?”荀彧考虑更多的是战争成本的节约。
“倒是天下大定,各国已经都被我们平定了,那是不是有人会去鲜卑,去匈奴,去乌桓,去羌人那边为官?”刘韬反问。
这就隐晦点到了中行说,帮助匈奴变得强大,对付大汉的那个第一个汉奸。
的确,文帝把他作为和亲随从派出去,不啻于流放人家。人家心生怨恨,然后投靠匈奴也可以理解。反正,那年头也没什么民族和国家国民的说法。
就说刘韬穿越前,大概早个十来年的时候,国家花了不少教育经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转眼就领绿卡出国振兴别人的科技去了,过几年国籍都给换了。
刘韬有自己的怨念,不过荀彧和郭嘉却有些不理解。毕竟大汉那么强盛,生活那么好,谁会想不开,跑去胡人那边去受罪?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民族荣耀感和认同感。不过趋吉避凶还是会的,胡人那边生活条件那么差,语言又不通,放着大汉的花花世界不留着,跑去那边干什么?
只是隐约感觉到,刘韬似乎对这方面有很大的怨念,于是也不好劝说什么。
事情的正确性是一回事,政治正确性又是另外一回事。刘韬是皇帝,任何决定都自然围绕他来运转。当然他决定严重有问题时,两人自然也会力劝。
官员嘛,不仅要帮皇帝治国,关键还要学会给皇帝善后,才是合格的官员。
“陛下高瞻远瞩,臣惭愧。”荀彧连忙回道,也的确不想继续纠缠这个问题。
他在意的是经费开销,毕竟这样会让敌军的官员和将领,豁出去一切去防守,这样经费和物资开销都会提升。
相对的是,大汉的百姓会高兴,毕竟他们明白了科举的重要性,而且科举的公平性也进一步提升。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下面的军队会狂喜,因为如此一来,各地必然会大扩军,同时战斗起来更加凶悍。但这也意味着,战争的战功会更多,运气好真的能够凭着军功封侯,甚至封王。
就说这次,白捡了一郡,你说这到底算是战功,还是后面官员外交的胜利?哪怕算是战功,感觉也要砍一半,这点战功五千人分,怎么分?
于是后续军管的事情,也作为战功来算,直至恩科开始,新的一批官员陆续派遣到地方,然后一批新的官员提拔起来,填充到沛郡,这个时期才算完。
值得一提的是,在荀彧的建议下,那些被辞退的沛郡各县吏员,刘韬宣布可以由各县百姓公推,值得信任的就留任,不信任的就辞退。
多少保留了一下吏员,不至于让官府的职能完全崩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