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六十章 让人头疼的医学,绞明,珩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人民军统治区军事、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等部分都在快速发展中,唯独一个领域最让方南头疼,就是医学,人民军统治区的医学发展非常慢。
人有生老病死,“病”非常重要,全天下就没有从来不生病的人,轻者腹泻、感冒,重者身体重要器官病变。
人遇到小病无所谓,坚持坚持,很快就能病愈,一旦生了重病就不是坚持那么简单,很大可能直接病死。
上到皇室权贵,下到底层老百姓,最怕的就是生重病,皇室有医术高超的御医,但对于大部分重病都无法治愈,顶多就是进行一点缓解,看生病的人自己能不能熬过去。
连生孩子这种最常见的事情对女人来说也是一个危及生命的考验,连皇室都经常出现一尸两命,更不要说民间。
方南将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就是所谓的中医,现代医学就是所谓的西医。
就像是科技发展,医学并不应该按照地域划分,而是应该按照时间去划分,就算西医没有传入华夏大地,给予足够的时间,也能从传统医学慢慢发展出来现代医学,只不过在封疆王朝统治下,这个时间会非常的长。
传统医学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传统医学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华夏大地上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传统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后来的传统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传统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倭国、中亚、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降,传统医学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