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四章 玻璃与琉璃,绞明,珩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平等币发行正在有序展开,货币是涉及到所有人的事情,大家都在探讨平等币。
有不少人尝试使用平等币购买东西,感觉平等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一元、五角、一角三款平等币都有明确重量,自己不需要进行称量就能够知道手中金钱的实际价值,而以前使用碎银子,必须要称量仔细。
花钱方便,找钱也方便,不过若是需要找铜钱,这就和以往一样,一枚一角平等币就能够兑换一百二十枚铜钱,要是能够出面值更小的平等币就好了。
民众都在探讨平等币,不过却有一小部分人,主要是大户人家的妇人或者小姐,在探讨人民商会才推出的新商品——玻璃镜。
镜子,大户人家的标配,不过不是玻璃镜,而是铜镜。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而成,最早在商代作为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当然,底层连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是用不起铜镜,这一面铜镜就像是一枚枚铜钱堆叠而成。
铜镜价格比较贵,并且使用效果非常一般,镜像清晰度远远无法和玻璃镜相比,奈何之前没有玻璃镜出现,大家只能凑合用铜镜。
直到人民商会开始出售玻璃镜,很快便引起一些大户人家妇人和小姐的注意。
实际上玻璃镜在华夏大地上出现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又叫琉璃镜,它们是被来到华夏大地的西方国家商船带过来的,由于玻璃是易碎物品,商船在大海中颠簸很容易使玻璃破碎,能够抵达华夏大地的玻璃镜并不多。
玻璃镜在华夏大地上堪称是珍品,售价非常高,一般只有达官贵人家中才有。
广州位于华夏大地最南方,与西方人接触最多,广州城里接触过玻璃镜的人也不少,江赐、夏景山、梁新等大户人家中都有一、两块玻璃镜,被当做宝贝好好存放起来,担心磕到碰到。
而且这些玻璃镜尺寸都非常的小,长宽不会超过十厘米,基本上都只有手掌大小。
尺寸大的玻璃镜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碎,西方商人渐渐的就不运输大块玻璃镜,只运输小块玻璃镜,即便只是小块玻璃镜,在运输过程中也碎了很多,但只要玻璃镜成功运输到华夏大地,身价百倍增加。
玻璃镜出现在华夏大地上的时间大致在明代,但玻璃出现在华夏大地上的时间要早很多。
华夏大地上玻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冶炼温度在1080℃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却、固化的硅酸盐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还有纯碱和石灰石等,冶炼温度在120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