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钟一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新官上任,旺夫,万钟一心,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二零章新官上任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可以分成两半来说。前半是将江南比作天堂。唐朝诗人任华曾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吟咏:“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这便是将江南比作天堂的滥觞。在此之前,江南曾因其在南朝的繁华和盛产美女,而被称作‘佳丽地’,还没有将其比作天上的先例。‘佳丽地’的名头在唐朝得以继续,且有将其他地方挤出这一行列之势。
杭州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年的历史记载,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州以水出名,地处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以大涌潮而闻名遐迩的钱塘江贯穿全境,而杭州西湖就更不用说了,虽说此时还没有雷峰塔,没有白娘子的传说,西湖也还不叫西《湖而叫西子湖。但是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却处处透露着烟雨江南的婀娜。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时,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于此,故名“余杭”。那时候的余杭其实就是一条船……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夏禹在这里造船以渡,于是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便名“余杭”。
这个名字沿用了数百年之后,秦始皇一统天下,于是,余杭改名钱唐。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改称吴兴郡,那时候的西湖则叫明圣湖。杭州的名字第一次真正出现,是在隋朝开皇九年,废除吴兴郡的称呼,改称“杭州”。
到唐朝贞观年间,官方的称呼又改为了“余杭郡”,不过民间,则依然称其为“杭州”。余杭郡下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治所州城设在钱塘。由于隋朝时期沟通了运河,杭州成为江南甚至海外外藩的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据贞观十年的统计,贞观十年,杭州便有户八万余,丁二十六万口。
就是如此一个繁荣昌盛之地,如今,却被一群国之蛀虫啃噬得乌烟瘴气。也正因为如此,杭州这个八大古都之一的人间天堂,从贞观十二年九月初一起,就变成了江志轩的一亩三分地……
杭州的前任刺史复姓欧阳,名自辉,这个欧阳自辉可不是一般人,正是如今的江南都护府长史陈文远的妻舅。而这个陈文远,则正是和淮南都护府副都护李泽民一起,惹得李二陛下龙颜大怒的罪魁祸首,也是小小和江志轩夫妇此行最需要重点监察的人之一。因为这二人,就是那本弹劾奏章当中,苏杭盐铁案的最大后台和幕后老板!
信任杭州刺史即将赴任的消息,早在半个月前便已经在杭州城传开了。但是在官方和民间引起的反响却截然不同。普通的民众,听说新调来的刺史大人,便是谈笑间,令数万蛮兵灰飞烟灭的新科状元。当今天子最青睐和看重的得意门生。无不拍手称快,互相奔走呼号,直言杭州有救。
而包括杭州刺史府长史欧阳自明在内的杭州刺史府,上上下下近百名官吏,以及杭州下辖的七个县令,却无不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至于为何只有七个县令,那是因为钱塘县的县令冯恭民,上任不足一月,便被杭州刺史欧阳自辉以违抗上官之命为由,抓紧刺史府关押了起来,生死不知……
然而,胆战心惊也好,如履薄冰也罢,官场上的规矩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迎来送往这一条。今日是贞观十二年的九月二十八,十天前的九月十八,中秋刚过,这一干官员就在依依不舍和忐忑不安当中,摆了丰盛的酒席,备了丰厚的仪程,送走了他们的前任上司欧阳自辉。而今,新任的刺史大人,依足了官场的规矩来,他们又怎能不摆足了阵势前去迎接
为什么说江志轩是依足了官场的规矩来的呢因为按照惯例,官员上任是要避开正月,五月和九月这三个月份的。因为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这三个月属火。官员虽然为一方牧守,却依然是皇帝陛下的臣子,而“臣”字。古音读“商”,“商”属金,而火又克金。为了不让三五九这三个月的火,克了自己身为臣子的金,以免惨遭横祸,所以要避开这三个月。
当然,这歪七拐八的说法,只是新上任和将要卸任的官员们,明面上冠冕堂皇的说法,连朝廷官方都是不认同的。实际上潜在的龌龊则是:三五九三个月,乃是一年中收税的好时候,新任的官员,得让离任的官员临走前捞上最后一把,这才是本质……
而吏部下发的行文,却是要求江志轩在九月一日便到任。江志轩原本是卯足了劲,要听吏部的安排尽早上任的。八月二日他们便从京师出发,从京师到杭州,他们这一行都是骑马或者乘坐马车,最近的几日还是乘船走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日行两三百里那是轻轻松松。两千多里的路程,即便是步行,到九月初一也应该到了。
然而,江志轩不知道。小小却从一些杂文野史当中读到了一些关于新官上任方面的记载。发现了这个潜规则之后,她又特意请教过爹爹李如松和姑父秦遗风。得知在官场,的确有这样的潜规则,除非是碰到那种愣头愣脑的二杆子新官,否则,大家都会按规矩来……
有鉴于此,在队伍赶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小小跟江志轩提起了这件事情。江志轩自然不属于那种愣头愣脑的二杆子行列,几乎是毫不思索的就同意了爱妻的建议,命令队伍原地扎营。歇息两三日之后,又向前赶个几百里。然后又扎营。
不过这样磨磨蹭蹭的,总要向皇帝老儿和吏部那帮老乌龟有个交代吧好在随行护卫的骑兵统领,乃是李嗣业在左骁卫的生死兄弟。皇家侍卫的统领,又是和江志轩称兄道弟的秦爽。这俩人都懂得官场的规矩,知道江志轩顾忌的是什么。于是两人合计了一番,便分别上奏,说江志轩和小小夫妇,因为前面赶路太急,加之水土不服,身染疾病,只能放慢赶路的速度,边赶路边将养。
话说这天底下如果说有一件事情是百官都想瞒着皇帝老儿的话,怕就只有这种官场潜规则了。所以,李世民根本就不会相信自己最为信赖的俩人,会合起伙来欺骗自己。虽然他心中焦虑苏杭盐铁案,可也不好意思太过催促。而长孙皇后那边,听说小小一家子都病得不轻,也甚是着急,若非李世民的劝阻,指不定就派了御医赶上去了……
与此同时,小小则派人提前赶到杭州,跟杭州的官员交代,言道新任的刺史大人身染微恙,无法于九月初一上任。预计最快到任的时间,也是九月末,希望在刺史大人不在任的这段时间,各位手足同僚尽心尽力,为朝廷办差。
送信之人着重强调了九月初和九月末两个时间。如此明显的暗示,杭州城中的一干官员自然心领神会,纷纷向送信之人,表达自己对新任老大的关切之情……
送信之人走后,这些官员们却立马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
“这位江大人既然如此上道儿,不如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拉他入伙。即便让他拿大头也没关系,毕竟人家的地位高得多嘛,何况再怎么说,咱们还得在人家手上混饭吃。”
他这话一说出来。立马有人反驳:
“你脑子没开瓢吧拉拢如何拉拢人家是何等人物堂堂的三元进士,天子的第一门生。人家的靠山是啥那是京中的那位……”说着拱手朝京师长安的方向拜了拜,然后继续说道:
“你道那位如此破格提拔他是为何故就是为咱们这里的这事儿来的!这位江大人没有家族牵绊,在朝中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只能一心一意抱着那位的大腿。这样的一个人,你拿什么来拉拢”
先前说话的那人不服气的反驳道:“既然你看得如此清楚,那你说说,咱们该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