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律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城隍命案!,太岁官婿,黄律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写话本小说之事,唐逸并非开玩笑。这个时代书籍可谓一本万利,按照王阳明说法,每部书籍可纹银三两。其他书籍相对便宜,但少说也有数钱之价。比照一两银子可以买三百多斤大米,上好猪肉可买八十多斤。
一本书三两银子可谓是暴利中的暴利行业了!
有人曾经说过,经商最害怕是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当一件商品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值得你去铤而走险;若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润的话,就足以去践踏一切人间律法。
若是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即便是冒着绞死风险也是值得的!
根据王阳明介绍,如今大乾的书商们,销售渠道非常畅通,销售理念还算先进,制造成本十分低廉,利润十分巨大。
可他们如今最缺什么呢?
俗话说,赚钱门道非常多,但赚钱点子非常少。
唐逸发现天都的书商面临的情况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就是缺好稿子。
就是会缺少足够吸引人的好故事!
大乾的书商们可谓无所不印,经史子集、医书农书,道藏佛典等等,时人诗文乃至高考作文精选,每年刊行数量巨大。
但他们很快发现,大乾的老百姓、尤其是皇城底下的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竟然是各种通俗小说。书坊里卖的最好的,永远都是奇闻秩事,皇宫秘闻之类的畅销书。
所以有人笑话说,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
这便是如今大乾书商的经营理念。
只要一本书卖点足够,便是一本万利。书商们看到这种巨大利益,自然不会不心动。
所以他们才会决定要把这个市场做大做深,所以如今反的风气就是写各种新鲜东西!
但写作之事作者得有才气、有学识才行。
要知这个时代识字率低,有文化的人都得从士林里找,可偏偏此时士林风气视小说为小道,都不愿意写,愿意写的也不敢露名。
唐逸便是看重了这一点,才会直接选择涉足话本领域。
利润大,渠道多,市场广,销售大,最主要是竞争小!
王阳明听完唐逸所说的故事,兴奋极了,大声说道:“唐兄,这本书我再多打磨打磨,到时候若是写出来,你再给我把把关。
你放心,分账的时候五五分账!”
唐逸笑道:“把关之事没问题。至于分账之事不用了,我过后会自己再写一本,到时候还需要王兄多多引进认识一些商家。”
王阳明拍了拍胸脯,大声说道:“唐兄放心,只要唐兄将书写出来,这些都不是问题。这下咱们可真是发大财了!”
唐逸不以为意,所谓挣钱,银两没进到自己口袋之前都是虚的。而且,写书一事就好比吃饭一般,不同的人,口味不同,品味不同,这事还得再多琢磨琢磨才行。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只要简单做个市场调查,到时候自然知晓这个时代人的口味,唐逸有信心,只要给他足够时间,定是能写出一部大杂烩,保证看着流泪,闻着伤心的话本。
但写书之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还得花心思去写才行。所以,十月月底,接连下了几天寒雨,县衙无事,唐逸直接藏在书房里边开始撰写。
温陵冬天的雨是裹着风,风携着雨。风从四面八方而来,穿堂而过,或是从巷道里斜洒过来,而这种雨最是阴冷,人即便藏在屋檐底下,躲开了雨,却躲不开那股寒,寒气是藏在雨里了,所以即便人躲在屋子里边,也会浑身冻得瑟瑟发抖。
县衙书房里边,灼热的火炉使整个书房一下子变得暖和起来。
这些天唐逸做了些简单调查,所以今日坐在桌前准备开始撰写。
他的第一话本便是《西厢记》。
古语有云: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
但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件,彼此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
而且符合时下百姓的品味,再者前世已经证明《西厢记》,几百年来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这证明的确是一部足以打开市场的小说,唐逸没理由再废着心思重新撰写一本。
因为,唐逸在撰写故事时,整个情节脉络大略相同,但他将题材更将集中,将男女主的个性变得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某些不合理的情节,这使得故事节奏变得更加紧凑,又将一些典型的狗血情节加了进去,使得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