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章 曹阿瞒(三),建安天下,李寒衣,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普拱手道:“教字当不起,只是接下来这三四年,是扭转朝廷局势的重要时机,孟德当奋发图强,臂助朝廷。”
“先生这是何意?”曹操不解其意,他自问每日读书,抄录兵法不曾懈怠,更以自己的见解注释《孙子兵法》,奋发图强四字还是当得起的。
赵普道:“非是说孟德不够勤奋。而是圣上命不久矣,彼时皇子年幼,恐大将军擅行废立之事,朝廷再陷外戚专权的乱局。”
他本想委婉一些,此刻索性直言相告了。
曹操大惊,“命不久矣?可如今圣上正值壮年,莫非是酒色掏空,强弩之末?”
他此刻虽对赵普的预言有所相信,可这断言生死,未免太夸张了些。
“圣上撑不过四年了。”赵普叹道:“到时宦官外戚相斗,若无有志之士匡扶,恐致朝政混乱,天下分崩。”
曹操皱眉道:“那依先生之意,我等可做什么呢?”
“孟德可私募乡勇,勤加操练,以备不时之需。”赵普为此事谋划许久,这时果断进言。
私募乡勇是为大忌,毕竟不是在黄巾之乱时。
曹操思索了片刻,“这乡勇之事,于我而言并不难,可若是先生预言一旦有误,我曹家恐落得满门皆诛的下场。”
他们曹家在谯县素有名望,加之族内又有夏侯家相助,组建数千精兵轻而易举。
朝廷若是想以此事惩处曹家,他也可以用帮州郡抵御刘辟部黄巾余孽为由搪塞。
只是关于汉灵帝刘宏是否会在四年内驾崩,以及何进会不会擅行废立之事,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毕竟无论是党锢之祸,还是外戚、宦官乃至世家大族间在朝堂相互争斗,都是动辄牵连数千乃至上万人,举家灭族者已经不可计数。
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孟德若是尚有疑虑,不妨等卢使君得胜,班师回朝再做计较。”赵普自然不会想着此刻就说服曹操,倘若有此珠玉在前,那时曹操自会相信他所言。
曹操哈哈笑道:“先生这是不信我,我即日起,即可以助朝廷平叛为由,兴起义兵,到时只需使君和先生一句话,我就便引军入雒。”
他话是如此说,赵普却知道他兴起义兵或是真,但是否相助,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有今天这些话的铺垫在,也就不愁来日这曹阿瞒不信他“料事如神”。
“兄长,”院中这是响起洪亮的声音,“兄长可在?”
赵普见来人完全不用曹府的下人通报,直入门庭,猜出来人应是和曹操亲如兄弟的夏侯惇。
“来人应是令弟元让吧!”赵普看向曹操。
曹操甚是吃惊,“先生与元让素不相识,缘何会知晓?”
赵普笑而不语,曹操由是对赵普今日所说又信了一分。
他哪里知道,赵普对曹操的身边人几乎都了如指掌,若是来时不做功课,那岂不是浪费了他知晓历史的优势?
曹操之父曹嵩的本家实则是夏侯氏。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及《世说新语》二书记载:“(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从父兄弟。”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堂兄弟。
来人身材魁梧,面容粗犷,正是夏侯惇。
夏侯惇见门外所候的赵云和周仓,疑惑道:“阿兄这是来客人了吗?”他不予打扰,准备转身离开。
曹操起身来迎,“元让你来,今安定兄来寻我饮酒闲谈,我来介绍你们认识。”
夏侯惇由是止步。
“此乃吾弟夏侯惇,”曹操向赵普引荐,然后他又对夏侯惇道:“这位便是我常与你提起的冀州别驾从事史赵普。”
自曹操在京师听卢植谈及赵普未卜先知,识人断才犹如神人,不止一次在夏侯惇面前提及赵普,这让夏侯惇对这位神秘人也充满了好奇。
“原来是阿兄一直提及的先生,”夏侯惇拱手行礼,“得见先生是惇之幸也。”
史书记载,夏侯惇一生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可以说是半个文人。
赵普对此一开始是有疑惑的,一个粗莽而勇猛的武将该不会有这般的虔诚的态度。
但随着了解渐深发现,夏侯惇诛杀羞辱其师的人并非是意外,或许夏侯惇本身是想以儒家经学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只是其在儒学的天赋或许有限,又或者随着时势变化,不得不走上武将一途。
这时夏侯惇对他态度印证了这点。
“普受不得如此礼遇,”赵普忙拱手回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