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序章 安平(上),灵诡卷宗,夏洛玄,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万事万物都有灵,万事万物也都是一个灵。只不过,在无尽的时光长河里,有的灵类给自己命了一个名,换了一个皮而已。然而换皮归换皮,其本质还是灵,和其他灵没有两样。
汉海村是东海海域一个小岛上的小村庄,整个小岛上也就这么一个村庄。
据当地人自己称:他们的祖先是古代时候为了躲避战乱,偷渡到岛上来的。当时这个岛是个十分偏僻的无人岛,虽然离大陆不远,但是没有什么人过来过,说是这种岛不吉利。
可能也正因为这样,在汉海村民所谓的祖先艰难地逃过来后,换得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太平。那个时候逃难成功的人本就不多,这也就导致了汉海村的人也一直不算很多。不过倒也蛮有几分“桃花源”的味道。
前些年的时候,因为这样一个“桃花源”的故事,还有不少的人前来游玩度假。不过汉海村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甚至连“桃花源”里像样的桃花树都没有几棵,来的人慢慢就变少了。而且自从六年前一场气候灾难过后,这里的景色越发地萧条了,甚至有些贫瘠,岛外面的风浪也比以前大了不少,更没有人愿意过来了。
至此,“世外桃源”也就真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外面的人不愿意进来,里面的人也不愿意留下。很多年轻人纷纷去岛外求生,这使得汉海村的人数更加地可怜了,剩的也多是一些老幼妇孺,和一些极少数对这里充满着感情的人。
有些人眼里,这是一件坏事;还有一些人眼里,就不一定是,比如,安平。
安平是村里寺庙里的小和尚,也是这小岛上唯一寺庙里的两个和尚之一。另外一个和尚是安平的师父,没人知道他叫什么,都叫他“老和尚”,也有老一辈比较信佛的人称呼他为“大师”。
汉海村逐渐萧条,安平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最起码这对于他记忆中汉海村的保留很有帮助。长期与世隔绝的原因,使得汉海村保留了很多以前的风俗习惯,但是在前些年一波波的游客的来去中,带走的不仅是村里的人和物,还有村里的民风民俗,留下的是恶化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和越来越腐烂的人心。
而且村里的人年轻人变少了,对于安平来说,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排挤他和他的师父了,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叫嚣着他们是“寄生虫”,也不会有那么多“愤青”要抵抗“封建迷信”。他也不用看着师父为了他能在汉海村不受欺负,恭恭敬敬,卑躬屈膝地应对那些未经世事的“初生牛犊们”。
不过也就是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村里的老一辈都还是比较尊敬汉海村的“高僧”,稍微上了年纪的人就算不相信神佛,也都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对安平师徒二人以礼相待。
所以对于安平来说,现在这样的生活似乎要好得多。
今天是周日,安平又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安平三岁之后,除了日常的功课,就是被师父要求下山和汉海村的村民多接触;到了能读书的年纪以后,每周周日晚上就去汉海村的学堂上课,周五再回到寺庙和师父一起生活。而在学堂的这段时间,师父也允许他自行安排打坐念经的时间。
他们的庙宇建在山上,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山下。不过,与其说他们住的是寺庙,不如说是两间红漆黄瓦的半旧屋子,是很久以前留下的,颇有历史感,到现在也就是能够遮风避雨罢了。
自从安平自己认识路以后,往往就是一个人上山下山。除了头两次摔了几跤,后面也倒没有出过什么事。不过说也奇怪,汉海村的人从来不上山,最起码在安平的记忆里,从来只有他师父下山,没有人上山过,就连旅游团也在老一辈村民的坚持下从来都不让上去。
安平在房间里收拾着东西,其实也就是几件简单的布衫,一双布鞋。他每周通过帮村民干活换取的食物、日常用品等东西,都是带回来放在庙里,留给老和尚。至于他自己的吃穿用度,在山下的时候学堂会给他负担一些,毕竟一个小孩子,消耗也不大。
老和尚对于安平的这种行为也阻止过两次,让他把这些换来的东西留在山下,自己在山下的时候留着用。不过说过几次不管用,也就算了,只好偶尔多下山几次,帮助村民完成他们的一些需求,也好让汉海村的村民能够善待他的这个小徒儿。
“师父,安平东西收拾完了。”安平将小小的一个包袱背在身上。蓝色长衫洗得有些发白,松松垮垮地套在安平的身上。虽然现在汉海村的很多小孩子都和外面的小孩子打扮相同,但是安平还是传统的和尚装束。
老和尚正盘坐在蒲团上例行打坐,睁开双眼的同时,脸上的皱褶也被牵动了一下。看着恭敬站在门口的安平,眼里全是爱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