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证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二章 渔阳郡通守,隋末扬旌,陈证道,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业十年冬月下旬,杨广终于安全回到了东都洛阳,只是作为一国之君,被突厥几十万兵马围困在雁门城差不多两个月,险死还生,无疑丢尽了面子和里子。
本来三征高句丽失败,杨广已经很丢脸了,如今又被始毕可汗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大隋两代皇帝,几十年所累积起来的国威已经所剩无几了,国内民众不再敬畏天子,邻国也开始瞧不起大隋,于是国内越来越乱,强邻蠢蠢欲动,享国才短短三十几年的大隋已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
杨广此人虽然急功近利,刚愎自用,但无疑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结果雁门被围这件事显然对他的打击很沉重,回到洛阳后明显雄心不再,更沉迷于享乐,每日以醇酒美人来麻醉自己,性情也越发的多疑和喜怒无常了,宫女、太监、侍卫,就连侍寝的妃嫔也经常遭殃。
甚至有流言称皇上在龙船遇刺那次伤了龙根,已经不能人道,或者很难人道,所以侍寝的妃嫔稍有不慎就会激怒皇上,因此,侍寝原本在后宫是个香饽饽,人人都争着被翻牌,结果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后宫妃嫔都害怕被翻牌。
这个也流言也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左证的,因为自从皇上那遇刺受伤后,后宫这一年多以来已经没有任何妃嫔能怀上龙种了。
…………
“鱼俱罗和吐万绪这两个废物,一年多时间竟然还没剿灭刘元进这伙反贼。”
此刻的乾阳殿中,杨广正大发雷霆,因为有人弹劾鱼俱罗和吐万绪二人消极怠战,养寇自重,所以迟迟不能把江南刘元进一伙反贼剿灭。
其实,鱼俱罗和吐万绪实在有点冤,二人自从到了江南后已经十分努力去围剿刘元进了,而且连战连捷,奈何反贼却越剿越多,打散了又聚起来,打散了又聚起来,就好像打地鼠一般,敲了这边,那边又冒出来了,敲了那边,这边又冒出来了,士兵一直疲于奔命,士气不振,只好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
结果这一休整,立即就出问题了,有御史上了一封奏本弹劾他消极怠战,养寇自重,并且心怀不轨。
如今大隋国内虽然造反的义军多如牛毛,称王的也有不少,譬如漫天王王须拔、无上王卢明月、燕王格谦,但胆敢称天子的只有刘元进,所以杨广特别关注这位,偏偏鱼俱罗剿了一年多也没有彻底消灭刘元进,再加上鱼俱罗天生异相,本来就遭到杨广猜忌。
如此一来,完蛋了,杨广一看到御史弹劾鱼俱罗的奏本,立即便大发雷霆,当众摔碎了一块御砚。
此时的乾阳殿内鸦雀无声,所有大臣都敛声静气的,也没人出面给鱼俱罗说请和解释,没办法,鱼俱罗为人高傲,脾气太臭,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在朝中根本没有交好的大臣,自然就没人替他说话了。
杨广目光阴冷地扫视了一眼殿内众臣,厉声道:“有御史弹劾鱼俱罗和吐万绪消极怠战,养寇自重,众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马屁之王内史侍郎虞世基立即出班,义正辞严地道:“鱼俱罗和吐万绪率三万精兵,竟然连小小一个反贼也剿灭不了,其中绝对有问题,臣认为应该彻查。”
杨广点头道:“好,大理司直何在?”
大理司直梁敬真立即出班道:“臣在!”
杨广沉声道:“臣命你前往江南把鱼俱罗和吐万绪就地撤职查办,由江都郡丞王世充接任鱼俱罗,率军围剿反贼刘元进。”
梁敬真连忙道:“臣领旨。”
“黄门侍郎何在?”杨广又喝道。
黄门侍郎裴矩连忙出列:“臣在!”
杨广挥手道:“裴爱卿立即拟旨。”
黄门侍郎相当于皇帝的私人顾问兼秘书,而且裴矩文彩斐然,杨广很多圣旨都出自他之手。
于是乎,裴矩立即当廷拟旨,杨广过目后用印装表,交给大理司直梁敬真执行。
就这样短短半个小时,大隋所剩不多的两员勐将将,鱼俱罗和吐万绪的悲剧便盖棺定论了,此举无疑于自毁长城。
处理完鱼俱罗和吐万绪后,杨广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章,打开看了看,阴冷的面色稍霁,点头道:“很好,涿郡鹰扬郎将高长卿果然没令朕失望。”
很明显,这份奏章正是高不凡上的,他向杨广禀报了消灭南下入侵的奚人的经过,并请求修缮奚口长城。
“涿郡鹰扬郎将高长卿,击溃奚贼五千余骑,斩杀二千余,俘虏一千余人,另外还抓获奚人遥里部和梅只部俟斤,射杀伯德部俟斤,如今正命人把俘虏押送到洛阳向朕献俘,诸位爱卿以为朕应该如何封赏?”杨广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话说杨广不久前被始毕可汗扇了一个大耳光,丢尽了面子,高不凡却把奚人杀得屁滚尿流,还生擒两名俟斤,射杀一名俟斤,这无疑给杨广争回了几分颜面,所以杨广此刻郁闷的心情难免舒畅了一些。
虞世基这货最会察言观色,见风驶舵了,立即出列大赞高不凡如何骁勇善战,怎么赏赐也不为过,其他大臣闻言也纷纷附议,毕竟皇上的心情若不好,大家的日子也难过,现在难得有一件让皇上开心的事,自然都使劲拍马屁,称赞皇上如何慧眼识才,最后搞得奚人就好像是杨广用隔山打牛直接按死的一样。
</br/> 杨广心中大快,微笑道:“传朕旨意,准涿郡鹰扬郎将高长卿所奏,由民部拨款一万两修缮奚口关城,另外,擢升高长卿为渔阳郡通守,节制安乐郡,并继续兼任涿郡鹰扬郎将一职,另,赏赐五百金,钱十万,绢两百匹。”
“皇上圣明!”众大臣立即跪倒高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