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luwLn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第2节) 葫芦岛上2家人与2兄弟,南风吹佛道与路,作家luwLnx,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珍重即今初挂果,信知当下最相宜。
班主任谭老师在毕业晚会上也给大家当场赋诗一首:
从教二十五年感怀
乌篷如叶映江天,共济同舟前世缘。
送客一程上五岳,留君寸意半支烟。
此程堪伴浮生过,此意聊答师祖拳。
二十五年万里路,渡船依旧山水间。
这就是他们四年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收获。
第二个收获是一段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结交了一批优秀青年。
回忆起那金色的四年,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人,除了刚才讲的师长外,更多的是共和国的一批同龄人,一批被时人称之为天之娇子的青年,时代的号角注定由他们吹响,共和国的辉煌注定要由他们去创造,尤其是今后三四十年,国家交通建设辉煌的成就,世界交通史的奇迹,历史将重任托付给了他们。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是:能跨入这个校门的都是人精。每个同学都有不平凡的过去,更会有不平凡的未来。
从学风来看,这整整一代人,无须老师担心学风问题,对知识的渴求,改变国家落后贫穷面貌的天然的责任感,鞭策他们悬梁刺股。校园里少有卿卿我我,图书馆、阅览室人气爆棚,操场上,跑道上,树荫下,处处是、背单词的身影。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唯一娱乐就是每周一次的电影,夏天在大操场,冬天在体育馆,都需要自己带凳子。同学们三五成群,背着板凳去霸位子,那情景与在工矿乡村放露天电影没有二致,所不同者,观众都是青年学生。他们会自觉地将凳子排得纵横成行,尽量不影响他人视野。在等候天黑放影的那段时间,也成了大家集中学习讨论的珍贵机会,人人手中一本书,或独自,或双手捂住耳朵背单词,或小声讨论,或慷慨陈词,发表自已的观点,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那时国家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适用的教材奇缺,多数老师都自行选编教材,编写讲义,由班里的同学刻写钢板腊纸,用手工油印机印刷,往往连夜赶印第二天的教材或讲义,同学们也乐此不疲。由于工作量大,需分两个组分头刻印。借此机会班级办起了两份油印小报《草莓》和《西红柿》,大家踊跃投稿,发表自已对国家、社会,对专业、人生的思考与感想。
每周一次,每学期另设一周的劳动实践课,也是令人难忘并收获颇丰的课程。他们利用劳动课,从头到尾参与了学校阅览大楼的建设过程,从基础的放线开挖,到钢筋的配置,混凝土的配比、浇筑,全班同学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恐怕是最早期的一体化教学。老师特别安排全班同学负责二楼楼面支架与模板安装。从砍木头开始,全班同学步行十多公里,到学校林场砍木头,学校派拖拉机拉回工地。后勤组的同学则拿到经费,为大家准备丰盛的午餐。那一整天,真是辛苦,但大家都象过节一样高兴。
全班四十六位同学,大家关系都很好。让两个小朋友印象深刻的是这几位。
尤达森,老班长,全班称他为老同志,因为他在班中年龄最大,入校已三十出头,平均大全班同学十岁。他当过兵,是高炮连的一号炮手,打过仗,立过战功,做过民办教师。入学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入学的当天,他一身戎装,军服、军帽、军鞋,背包打得方方正正,中规中矩,背包上扎一梱旱烟,一双鞋。一个军用挎包装着全部日用品,挎包上系着搪瓷碗、搪瓷水缸。一个不大的人造革旅行袋,装着全部换洗衣服。这就是全部家当。班主任谭老师一见他的面,立刻叫出名字,尤达森,上前要握手。尤达森退一步立正,一个敬礼,方才与老师握手。原来所有任课老师已经读透了同学们,大概学生简介已做到老师人手一份,班主任更是将他们的档案通读了好几遍。这就是校风、学风,体现在每一个老师身上,也体现在每个同学身上。当即班主任就任命尤达森为代理班长,协助入学工作,将班级情况一一作了交底。从此这个班长一干就四年,不可能选得下去的。老班长是全班的主心骨,更是罗卫国、杨长民同学的兄长和学长。罗卫国、杨长民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同学,因为他俩六岁就入学。卫国、长民在当地算得上学霸,在中学算得上风云人物,文艺、体育,学校各种活动都出尽风头。但来到高等学府,一个人才荟萃,精英云集的地方,老师说的一帮人精,在人精丛中,两个小朋友一下就被比下去了,再也不是引领潮流的人物了。一时很是失落。
学校处于郊外,当时校外仍是一派乡村风味,有村庄、果园、农田,不远处还有一座水库。风和日丽的傍晚,大家最大的乐趣就是到田野中散步,一路漫谈,一路交流心得,评价每一个老师的特点,内心既平和又骄傲。大学生活之所以称之为黄金岁月,道理就是生活上家庭和社会已经为你负担了,不用为稻粮谋(后来教育产业化毁灭了这个理由);二是象牙之塔内一心向学,少有人事的纠葛和社会的污染。人的内心安宁,人的欲望纯粹,当然就安适、安乐。
夏日课不紧时大家喜欢步行二十来分钟到水库游泳,洗衣,临近暑假大家都来洗被套蚊帐,因为校内用水确实不方便。两个小朋友亦步亦趋,喜欢跟着老班长干这件事。周未不上自习,他们洗好不急着回校,坐在岩石上,头顶满天星斗或身披皎洁月光,谈天说地,听老大讲部队的故事,讲做人的道理。老大一支又一支地卷他的旱烟,两个小朋友也偶尔试上一支,那真比大中华还合适,且老大家种的是云烟,品质确实不错。卫国语言表达不流畅,老大让他读《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朵夫》,然后一边散步一边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讲给他俩听,听完作简短评价,指出问题。两本书讲完,他说卫国,你语言能力,表达水平已大有长进了。一年国庆放假,老班长带领他们一班回不了家的同学到水库下的小沟里捉鱼。将一段排水沟两头堵住,用水桶将水舀干,天虽已渐冷,大家干得热气朝天,快乐无比,捉了不少杂鱼,在宿舍裹了面粉用油炸了一大盆,还熬了一大锅杂鱼汤,请几个女同学来,过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
杨长新,西京乡下人。是本班最著名的学霸。来到学校后,杨长民才发现远在异省他乡还有个同族同宗只长几年的兄弟,而且是同班同学。杨长新的特点是记忆力超强,对数字特别敏感,各科成绩都超好。他作为学习委员,每期未班主任刚宣布完成绩,他上台即将全班成绩分布情况,文理科的成绩特点,需要如何提高,不需演算,随口道来。上高等数学,上三大力学,老师解完题,常问长新同学,还有其他解法吗?杨长新多半能另辟蹊径,解得正确答案。讲到深处,一时课堂成了他们俩的学术交流。数学才能对他今后驰骋商场、股市,所向披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长新、杨长民、罗卫国,三人是好兄弟,重大传统节日,仨人常长途徒步三十公里,回乡下老家打牙祭。常要走两三个小时的路,然后招手拦下一辆村里来的拖拉机,摇摇晃晃,进得村来。长新妈用肉夹馍和羊杂碎款待三个出山的饿鬼,吃饱了还要包一包带回去。一连两年,三兄弟都回去帮抢三夏,.ukanshm每次都做七八天农活,吃七八天肉夹馍。
粟丽萍是全班四个女生中最有气质的,她是学院文工团的骨干,新年晚会上她的独舞《孔雀》,毕业晚会上了她的双人舞《白毛女》,独领风骚,至今为同学们津津乐道。让全班同学印象最深的还是大四最后一学期,在赴数百公里外黄土高坡深处,一个实习工地途中她唱的那首歌《映山红》。那天全班同学在一辆车况并不很好的解放牌大客上颠簸了将近八个钟,堵在一处土沟里,四周是高梁、玉米,前后都是货车,拖拉机,都熄了火,等放行。大家都疲了、累了,要么已入睡,要么闭目养神,谁都不愿意出声。栗同学压低声音,小声地唱,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她反复唱了几遍,优美的旋律,甜净的声线,配合当时的环境,没有人愿意出一声打乱这一潭止水。最后还是司机师傅说真好听,大家也都称赞好听,栗同学倒反不好意思唱了,真遗憾。她还是学校广播站的主播之一,每天清晨,她们用甜美的声音把同学们唤醒,每天自习后在她们的道别声中入睡。广播给大家带来新鲜的流行歌曲,广播给大家带来改革的新资讯;积极投稿,盼望广播声中传达自已观点和情感,成为不少男生心中的小秘密。
大二开学后,学院干部委培路桥专业大专班还来了一个老乡曾纪康。他们是各省交通系统送上来参加专业培养的优秀青年干部职工。曾纪康是南疆省桥梁工程队的工人,他的特长是各类桥梁的施工和安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