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九章 为布局巴蜀,再起用王景,三国之再续雄汉,冬天里的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嵩明白王允的话中之意,只差没说“称帝”二字了。
王嵩沉思了一下,说道:“三位都是我的长辈,在三位面前,我也不敢矫情。如今我们的百姓刚开始过上好日子,我们绝不会允许其它势力来破坏,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因此,我们就只能有建立独立朝廷这一条路可走。这是迟早的事,但不是现在。
因为一旦那样做了,与曹操之间就没有外交斡旋的余地了。就意味着与曹操直接全面开战。我们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我们的百姓还需要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
王允道:“大将军高瞻远瞩,令老朽佩服,组建朝廷可以缓一缓,但有些事是可以先做的。比如说大将军的出身问题。”
王嵩一听,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老狐狸是以退为进,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王嵩自从穿越后出山以来,出身问题一直是那些不同政见者或别有用心之人诟病的话题之一。
而王嵩虽然知道自已后世也是出自太原王氏,对在古代认祖归宗却一直有些抵触,所以虽然王允多次提起此事,王嵩一直没有明确答复。
而王允呢,做为太原王氏的族长,自然不愿放弃王嵩认祖归宗的事情,太原王氏的族人,实际上早就都在期待着成为皇亲国戚了。
所以,自从王允的次子王定参与王骄的谋反被诛,王允对族人的管辖就特别严苛,一方面唯恐某些贪婪的族人激怒王嵩,另一方面也是为着将来做准备。
王嵩对王允的想法洞若观火,但认祖意味着要认王允死去的二弟作父亲,王嵩还是有些过不了心中的那一道坎。
“此事能否延后再说?”王嵩有些犹豫地说道。
进屋之后就一直默不做声的管宁开口道:“大将军请听老朽一言。大将军的言行,关乎的是万千黎民百姓。关于认祖之事,大将军现在可能觉得对将军影响不大,但是将来呢?
如果有朝一日大将军要更进一步,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汉,一个无祖宗的人,又如何能做到九五至尊?”
邴原也开口道:“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仙有宗,一切的存在都有一个源头,一切的现象都有一个起因。
水无源,会干涸;树无根,会枯萎;人无祖,会飘零;仙无宗,会堕落。
昔时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盘古女娲,人之始祖也,生生不息,人伦传承,乃至于今……(此处省略8000字)。”
邴原口才极好,引经据典,巧舌如簧,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足足说了半个时辰,最后总结道:“咱们汉人崇尚孝道,将军应该清楚,这认祖归宗有多重要,此事宜早而不宜迟。将军日理万机,好不容易来一趟太原,何不索性将此事办妥?”
旁边的张辽和顾雍也随声附和,认为这事越早办越好。
王嵩听了管宁和邴原的话,倒是真的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性了。汉人崇尚孝道,大汉以孝治天下,将来真要登天子之位,这祖宗是谁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
于是王嵩不再犹豫,当天在顾雍和张辽的陪同下,去王氏宗祠进香,举办了个简单的仪式,正式录入王氏族谱,补上了出身方面让人诟病的短板。
在王氏的宗祠里,王嵩又见到了王允的次子王景。
王嵩又问起王景的近况,得知王景这么多年一直安份守己地在家读书,心中也有些不忍。
当初王定伙同王骄谋反,王景做为雁门大守,为救弟弟王定,私自调动军队妨碍鲁肃执法,本是死罪。王嵩顾念旧情,才免其一死,贬为庶人。
如今见王景真心悔过,且事情已过去了很多年了,王嵩想到王景毕竟是跟随自己的元老,便开口对王景道:“我如今刚得了益州和幽州两地,正是用人之机,景兄也算是堪用良才,能否再出来帮我?”
王景跪拜在地,痛哭流涕道:“当初不明事理,错误调动郡兵,铸成大错,本是死罪。得嵩弟法外开恩,才苟活至今。嵩弟不记前嫌,为兄心中感佩!愿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嵩扶起王景道:“景兄的心思,我自然明白得很,当年景兄也并非造反,而是无心之失。又岂能将景兄一直闲置不用?何况你我本是兄弟,俗话说:打虎还需亲兄弟呢。”
顿了一下,王嵩又道:“益州刺史董和,还缺一位主薄,景弟若不嫌弃,不妨考虑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