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煮熟的饺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童子试,三国之大士族,没煮熟的饺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袁绍加冠,对于曹操、马钧等人影响并不大,无外乎就是不能和之前一般放浪厮混,再见面多喊一声本初兄罢了。唯一有影响还是袁术,话说人家袁术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这位本初兄长,然而这次却被现实打脸了,未加冠便被拜为了郎,满朝公卿无一拉下全都来参加了袁绍的加冠礼。所以受了刺激的袁术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好好修一下德行,放言二十岁加冠之前举个孝廉。
《周礼》取二十加冠,乃是上限,并不是说一定要二十加冠,提前一两年加冠也是常见之事,甚至一些寒门布衣,十四五岁刚刚束发,被长辈扯块布包裹了发髻,算作加冠也不稀奇。
所以马钧接下来的一个月不仅见证了袁绍加冠,还分别见了王朗与赵谦二人加冠,前者是杨赐代行父亲长辈,替王朗加了冠。后者赵谦是由其叔大儒赵典为之扶冠。
另一件事便是王吉升迁了,这也是斗殴之后唯一一位不惩反赏之人,直接由太尉府贼曹褖迁为了任城国中尉,秩两千石,不得不说人家王甫就是大权在握,王吉不满三十已经是两千石中尉,这个速度不知羞煞了多少士子。
至于公孙瓒则被卢师伯唤道了身边伺候,美其名曰不准打扰马钧童子试。
唯一闲暇之人也就是曹操了,仍和以前一样,任侠放荡,倒是时常来寻马钧,只是被马钧以受了马日磾之命,要静心苦读以准备童子试给打发了。当然马钧除了少许时日在学经之外,大部分便是和鞠义几人一起投壶***打发时光!
十月初天子大婚,意味着这位少年即位的天子已经成年,开始正式执掌诺大的东汉帝国,无论是以曹节为首的宦官还是以桥玄为首的公卿士族,毫无疑问都要归还一部分权柄给这位天子,以宋氏为首的长安、河洛、南阳的权贵士族,开始以外戚的身份分责权柄,进入汉室核心权力圈。
当然,朝政变幻和马钧无关,毕竟连为官的入场券都没拿到,谈何进场较量。
而这个机会很快来临,十月中旬,童子试正式在太学举行。太学北邻开阳门、南依洛水,也就是马钧等人斗殴开阳门大街稍南一点,端的是风水宝地。
汉光武帝刘秀因为自己曾就读于前汉大学,所以革鼎之后,极为重视太学的建设,所以选了洛阳最好的一块地段建了太学、明堂、灵台。
在往后经学成了后汉显学,学术活动达到顶峰,故此,汉顺帝时期,雒阳太学进一步被扩建。全盛时期,皇帝本人都经常来太学听课讲课,左雄、杨震、桓焉、张衡、崔暧、马融、杨厚、贾逵、郑众等大儒名臣都曾经在太学当过博士讲过课,此地就读的太学生一度达到三万多人!
当然这个三万是虚指,太学有学舍两百四十间,住舍一千八百多,足够容纳近万学子,但到三万还是有点距离。但即便如此也很恐怖了,要知道在造纸术、印刷术未普及的东汉,天下读书人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到十万!
然而,这种情况在近十余年间却是衰败了许多,第一个原因自然是私学泛滥,马融活着的时候,最少也有七八百弟子随奉身前;卢植未进雒阳之前,也是隐居幽州教学授徒,郑玄更不用提了,这年头稍微有点名气的儒生,开的都有私学。
另一个原因则是,两次党锢遭受损失最大并不是士族党人,而是博士、太学生,谁让这些热血学子喜欢关注政事,然后从中作死呢!
这可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话说,两次党锢之祸,太学生跟着党人大儒冲锋陷阵,死伤众多!来上太学之人也早已不是起先那种负匮千里的纯贞学子,多是一些公卿之子,家中自有经学传承,来此地挂个名;还有一些外地地大员,立了功劳,朝廷恩荫家中未成年的孩子为“童子郎”,然后入太学读书,算是预订了一个前途,这也是皇甫嵩为何坚持马钧走一遭“童子试”的原因;在往下,就是家里实在没有门路的人了,比如刚刚起势的底层乡野豪强,在家乡被人瞧不起,连私学都不收,只能来此地寻个前途了!
当然虽说地位一落千丈,但也并不是说彻底衰败了,毕竟百年学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太学生中还保留着一部分最主要的精华。所以此时的太学对于马钧来说,勉强还算的上正儿八经的进身之阶!
“请这位小公子出示验传、文书。”这位年轻的太学属吏也知道前来参加童子试之人,皆是有身份之人,所以仔细的检查了表明身份的验传,又看了一眼尚书台的发递的文书,又和颜悦色的说道:“原来是扶风来的马少君,还请上二楼甲字号学舍,经试在巳时开始!”
“小子敢问一句先生,此次监试官是谁?”接过验传、文书,马钧看时辰还早,便躬身行了一礼开口问起,问过之后又觉得唐突:“若是小子有所失礼,还请先生莫怪。若是不方便的话,便当小子没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