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煮熟的饺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狩猎,三国之大士族,没煮熟的饺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茂陵县城南二十余里处,是一片茂密山林,据说乃是前汉时期上林苑三十六苑之一的博望苑,足有数十里之大,不过随着光武帝迁都洛阳,三辅平原之上的横跨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方圆四百余里的上林苑自然是被废弃。

而凉州各郡的羌人又屡次进犯三辅,扶风郡在籍人口不过一二十万,这些被废弃的林苑自然不可能被有效开辟耕种,这就使得三辅之内零星散布这少则七八里,大则数十里的山林,而茂陵县北边的这片山林北靠泾水,南抵茂陵县,幽深数十里,看起来苍郁青笼,林木幽深,森林茫茫。

这片山林不仅盛产野羊、野鸭、野兔之类的小型野兽,便是虎豹、豨熊,也是经常出没,豨就是野猪,由于野兽众多,不仅经常毁坏农田,便是跑出山林袭击往来过客也是常有之事

所以县寺召集当地农夫猎户围猎野兽,如果有谁能够射杀捕捉虎豹,熊罴这种大型野兽,不仅能够扬名郡县,便是县寺之中也会发下赏钱,鼓励狩猎,丝毫没有后世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

当然不仅会有猎户冲着赏钱和名声而去,便是一些好勇斗狠的游侠、精射善御的良家子乃至一些士人子弟也会挟弓带剑,到此处游玩狩猎。

而今日天气颇暖,阳光明媚,马钧便闲来无事一时意起,邀约鞠义,外出游玩射猎,剧仲自然跟随,加上家中两名颇有勇力的宾客,鞠义两名侍从相随,除此之外还有七八名仆役。

随行的两名宾客乃是堂兄弟二人,长兄名为陈松,仲弟名为陈林,乃是三辅之地出名的游侠儿,后来得罪了京兆县的豪强孙氏,不得已投身马家做了宾客。

陈松今年二十二岁,精擅手搏,七八人近不了身,乃是远近闻名的游侠,手搏便是不用兵器,徒手搏斗。陈榆今年二十一岁,擅长掷戟,就是投掷短戟,三十步内例不虚发,马昭的投掷短剑便是前两年跟着陈榆所习。

至于剩下两人也都是边郡骑士,精擅射御,都是颇有勇力之人。

鞠义、剧仲连同陈氏兄弟等人,各自骑着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鬃毛飘逸油亮,尾巴粗大,四肢强健,都是这些年马氏从凉州贩马留下来的骏马,一匹都要五六万钱。

至于马钧所骑的马与三人骏马又不相同,毛色显深黑淡红,四肢粗壮,毛鬣长至膝尾垂于地上,看起来颇为怪异。马身较矮,四肢与躯干相比仍然显得过长,鬃、鬣、尾毛不齐、短而有些卷曲,明显是未成年。

乃是家中剧买等人在凉州贩马时,有一匹筋腱凶壮的野马袭击马队,被众人驱赶,不料反被野马撞伤咬伤七八人,最后剧买带了上百人驱驰数十里才捕到,这匹野马被捕后和其他母马交配之后,不肯受辱绝食而死,留下一匹不满周岁的幼马,被送给了马钧,取了穆天子八骏之一的“赤骥”之名。

众人皆是带弓携箭,剧仲四人腰间各自一柄三尺余长的环首刀,陈榆弓袋旁边更是挂着五六支一尺来长的小戟。马钧也是身着褐衣,腰间佩着一柄三尺长的宝剑。

“少君,前面那处山林就是了,不过南坡都是一些野兔、野鸡之类的,一些虎豹熊豨都是在山林侧后方。”陈松指着道路尽头的一处密林说道。

“既然来了,就要去射虎杀熊,这位壮士,前面领路吧。”马钧还未说话,旁边的鞠义已经按捺不住,在马上拨动弓弦说道。

“既然大家都手痒了,那就去后山吧。”几人将那匹寄在不远处的亭寺之处,各自背弓胯刀而行。

几人都是英姿矫健之人,进入山林纵然山路曲折崎岖,倒也算的上步伐轻快。

山路两边都是茫茫森林,此时正值季春三月,万物勃发,枝叶青翠朦胧,草地柔软绿茵,一群群鸟雀在头顶上盘旋鸣叫,充满了生机勃勃。

一只黑影从众人头顶掠过,马钧一眼认出是一只雄性山雉,驮着长长尾羽扑棱而过,不待马钧取弓搭箭,旁边的鞠义、孟买二人皆是各自发喊一声,拔足追了过去。

率先追了上去的是剧仲,拉弓入满月,一箭射出,那山雉也感觉到了危险,扑棱一下,羽箭却是从毛羽之下而过。

大失所望之下,正要再次拉弓,只听得悲鸣一声,身后一道羽箭直接将山雉射穿,从空中落了下来。

身后鞠义冲着剧仲拨了拨弓弦,后面仆客连忙上前去,在草丛中拨弄,山雉已经死去,血顺着箭杆留了下来,重约四五斤,羽毛很长,非常艳丽。

论起武勇剧仲强出鞠义不少,但是要是骑射,自是鞠义这个自幼生活在凉州边郡之人更为擅长,其实剧仲无论是刀枪剑戟都使的不错,唯独在射上不精,甚至连马钧都比剧仲要强出一筹。

“是狐狸!”就在鞠义颇为自得之时,陈松指着不远处灌木之中一道红色身影说道。

“咻,”那狐狸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转头便冲上山坡,向着山林深处而去,奔速入风驰电掣,嘴中还不停的“嗷嗷”见。

“追,”马钧一边搭弓,一边追了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哈利波特之獾的故事

东未名

回梦金粉世家

烟花若殇

NBA:勇士七连冠

萌神小学生

我家娘子可能是穿越的

紫阳丹霞子

禁地探险:扮演阿柒,队友张起灵

大小大怪

龙族中的黑光

笔者深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