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c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前言,我在人海浮沉这些年,常生cs,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妈直到现在坐车还会晕车,所以很难想象,当年他们抱着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提着几大袋重重的行李,横跨半个中国回到自己的家,这是怎么做到的。
那时候的公路还没有修,从县城到镇上全程都是泥巴路,客车很颠簸,上面的乘客总是东倒西歪。
从镇上到我家同样是一条泥巴路,一条长长的上山的路。那时候山上的村民很多,大家去镇上大都走的林间小路。小路比公路近了很多,除了有些陡峭、有些崎岖。
后来山上的村民陆续搬到了镇上,那条小路走的人也少了,渐渐开始长草。另外,随着公路慢慢修了起来,那条小路最终还是荒废了。
我的老家是一座大大的土房子,这是我爸妈和爷爷奶奶分家的时候自己建的。
当时农村好像都很流行分家,家里的男人成家后就要和父母分开住了。
一开始我家是和我爷爷的哥哥的家在一起的,后来分家,也就分开了。
不过说是分家吧,爷爷奶奶的房子其实就和爸妈的房子挨在一起,出门走一步就到了他们的家。
可能是因为一种形式感吧,小时候的我不懂。现在的我好像懂了一些,可是也没完全懂。
我家的房子还挺大的。一共有三间:一个厨房,一个客屋,一个卧室(我们当地人叫做“黄屋”,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的,因为我们奉节人H、F不分,所以也有可能是“房屋”)。
卧室里面放了两张床,一张大竹椅,后来我上小学的时候又放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这座土房子一共有两层,厨房上面的那一间用来挂腊肉,其他两间一般用来放置杂物。
厕所是在外面的,典型的农村茅厕。下面是一个大坑,用来储蓄粪便,上面用木头铺成地面,露出几个洞来。
除此之外,从房屋里面走出来是一个院子。当然,我们不把它叫做院子,而是“地坝”。小时候觉得它真的好大,可是后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又觉得它好像并没有印象中那么大了。
这就是我的老家,我生长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