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春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章 发行,新宋1138,潇潇春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李奇就向学院请了几天假,和赵妤一起找到了赵嫣儿,三人关于办报纸的事情经过商议后,最后决定依托郡王府的《蔡侯纸厂》和《毕氏活字印刷书铺》来置办,等过一段时间再设计专门印刷报纸的印刷机。
郡王府的造纸作坊扩大后,为了纪念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所以就以蔡侯命名,《蔡侯纸厂》经过李奇的建议和改进扩大后,目前已经成为了整个大宋最大的造纸作坊,这么大的规模甚至已经不应该称为作坊,应该称为造纸厂,造纸厂的面积高达几百亩,杭盖钱塘江水流湍急处的好几个地区,有上千员工的规模,厂里与很多地主百姓签订了合约专门为造纸厂提供原料,此时每天造纸厂生产的纸张都超过了五十万张。
五十万张看起来多,但是随着各种供应市场的扩大,和改进的铅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却还是不够用。
铅字,用冲压机模具冲压,一天就能够冲压出来成千上万个,一个印刷作坊用的字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够达到其要求。随着油性墨水被发明出来,活字印刷的效果已经不输于雕版,所以几乎整个临安城的印刷作坊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毕氏活字印刷书铺》正是毕昇老爷子生前留下了的作坊,现在由他的重孙经营着。李奇第一次听闻是因为他们盗版印刷了李奇的《三国演义》。后来为了把郡王府的印刷作坊做的更有效率,所以就请教了毕家的后人,从毕家引进了活字印刷。
毕昇的后人听说是郡王府的作坊来学习活字印刷,毫不保留的就传授了,按照他们所说,毕昇老爷子一辈子的愿望就是能够把活字印刷流传出去,让更多人来学习这种技艺。
这段时间,李奇为了印刷教材,几乎和整个临安城的所有印刷作坊都有合作,金钱撒下去一把又一把,目前新学学院的仓库里的书籍已经堆满了整个仓库,只等年中的时候老师能够上岗教书后再开始招收学生。
在整个临安城的印刷作坊中,毕氏的印刷作坊质量最好,这也是去为什么不选择郡王府的作坊而选择毕家的,如果《大宋明报》办起来,这将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份公众报纸,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他要让这份报纸的质量达到非常高的要求。
这份报纸,李奇准备用长五十厘米宽四十厘米的纸张来印刷,纸张的要求很高。李奇甚至亲自到纸厂监督,必须要完全达到要求。
第一份报纸的内容李奇也已经写好,细小的铅字也已经开始排版,只需要等纸张干燥可有,就可以开始印刷了。
一天之后,第一份样报终于到了李奇的手中,仔细看了看,质量还不错,至少很少有粘墨和涂墨的现象,把所有内容看完,也没有什么错别字,于是李奇给蔡氏印刷书铺支付了所有印刷费用,让工匠开始大量印刷。
报纸的名字名为《大宋明报》,经过商量后,李奇决定一周发行一期,报社的总部设在以前和赵嫣儿合作卖肥皂的《友谊商店》里,反正自从百货商城建好后,友谊商店那里就空了下来。
现在的南宋,知识的普及并不是很高,所以李奇现在发行的也只是小众报纸,估计能够卖的起能够看得懂的也只有士人阶级,所以第一期的发行量很少,李奇准备看看市场形势在做决定。
不过李奇发行报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向所有人宣传他的思想,当然报纸必须要赚钱,不赚钱的话就没有人跟风创办报社,这样就无法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李奇想要让南宋变成资本主义社会,报纸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它能够让人涨见识,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宋人民的思想,只有所以人的思想变化了,社会形态才有可能改变。
“卖报!卖报!大宋明报,岳家军再次击败金军,兀术已溃逃至太原……”
“卖报,只要十文钱一张……”
“朝廷有可能进行改制,到时候将会多出无数官位……”
“下月中旬,《大宋临安新学学院》开始免费招收学生……”
这天,整个临安城的大街小巷都响起了这样的吆喝声,顿时就引来了百姓的围观。
“小孩,你这是吆喝啥呢?”一个中年书生向吆喝的小孩问道。
“这位郎君,您要不要买一张报纸?看您是读书人吧?朝廷最近有可能改制,会增加很多官位,你买一张看看,这里面有详细记载,说不定你以后能够考取功名当官也说不定。”一个十二三岁的孩童向书生打扮的男子说道。
“是吗!那给我来一张。”那中年书生听到小孩的话,顿时就被朝廷改制和当官吸引了。
“十文钱。”小孩从一叠报纸中抽出一张折好的交给书生说道。
“给!”书生二话不说,直接从钱袋里掏出了十文钱。
“朝廷改制在哪儿呢?”书生把报纸拿在手中,上面《大宋明报》四个大字很是显眼,这份报纸分了好几个版块,第一个版块中并不是书生想要看的东西。
“在这儿呢。”报童虽然不识字,但是却知道什么内容在上面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