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二十一章 奇兵出击,三国之兵临天下,高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片刻,侍卫领着一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进来,他上前跪下行礼,&ldq;小民班德,拜见汉王殿下!&rdq;
贾诩在一旁介绍道:&ldq;这位班德老人原来也是乌桓部落的一名酋长,几年前他的部落全部转为农耕,在雕阴县一带生活,因不堪匈奴人的沉重赋税,他便率领族人迁入关中,被安置在安定县一带,他对洛水的情况非常熟悉。&rdq;
刘璟点点头,上前扶起他笑道:&ldq;对于转为农耕的牧民我一向是非常欢迎,不用多礼,请起!&rdq;
班德显得很激动,他又自告奋勇道:&ldq;我和乌桓大酋长鲁昔很熟悉,小民愿意替殿下去劝说酋长归降汉国。&rdq;
&ldq;这件事倒不用着急,不过我想知道,你们在转为农耕后,还是维持从前游牧部落的生活方式吗?&rdq;
这是刘璟最感兴趣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他接触不少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但无一例外都是被官府强行安置,对于这种自愿转为农耕的游牧民族,刘璟还是第一次遇到,对他们目前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班德苦笑一声说:&ldq;农耕和游牧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光是定居和移居那么简单,才一年的时间,变化很大,关键是家家户户对自身的利益愈加看重,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愿再拿出财物奉养部落长老,年轻人还大多改了汉姓,学习说汉语,我这个酋长其实也已名存实亡,现在我只是一个族长,只能管束到我的兄弟子侄。&rdq;
刘璟点了点头,这和他的想法基本吻合,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和文化都必然会改变,汉化不可避免,适应游牧生活的部落制度会自然解体消亡,尤其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汉文化洗礼,不过他也没有想到,才一年的时间,变化就这么大,但转念又一想,他们已经转为农耕好几年了,应该早就有了变化。
这时,贾诩又提醒刘璟道:&ldq;殿下不想问问洛水的情况吗?&rdq;
一句话提醒了刘璟,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乌桓骑兵会不会沿洛水河谷杀向关中,他便问道:&ldq;鲁昔已经集结兵力,老丈认为他会沿洛水南下,进入关中吗?&rdq;
班德低头想了想道:&ldq;鲁昔有没有攻打关中的想法我不知道,不过现在是六月,正是洛水的涨水期,河床已被淹没,尤其白马峡一段约三十里路程,水流湍急,两边是峭壁断崖,高山阻隔,根本无路可行,除非他们乘羊皮筏子南下,否则他们只能等到冬天。&rdq;
&ldq;冬天可以步行南下?&rdq;刘璟又追问道。
&ldq;冬天洛水结冰,当然可以从冰面上南下,其实在入秋以后,河水渐渐枯小,已可以沿着河床南下,但有十几里还是需要乘羊皮筏子。&rdq;
刘璟负手来回踱步,听这位老人的意思,只是因为白马峡一段水流湍急而无法南下,但如果乌桓人使用大型皮筏子,就可以载人马进入关中,还是有一定威胁。
这时,班德又小心翼翼道:&ldq;殿下,小民并不认为乌桓人会进兵关中。&rdq;
&ldq;为何?&rdq;刘璟看了他一眼问道。
&ldq;因为乌桓人没有进兵关中的野心,从来没有过先例,几百年来,乌桓人都生活在匈奴的阴影之下,为生存而挣扎,从未想过要进军中原。&rdq;
刘璟当然相信乌桓人没有这种野心,但如果是在匈奴人的威逼之下,就难说了,他也不说破,便点点头笑道:&ldq;多谢老丈解惑,我会尽力帮助乌桓人摆脱匈奴人的控制,希望老丈暂住几日,或许我还有用老丈之处。&rdq;
班德感激不尽,跪下磕头,慢慢退了下去,刘璟随即对法正道:&ldq;立刻传令严颜率一万军沿洛水北上,在白马峡南面扎营,令他务必在江面上拉起拦江铁索。&rdq;
法正立刻去书写军令,这时,刘璟又问道贾诩,&ldq;军师觉得我是主动出击迎战乌桓骑兵,还是防范匈奴,闭关不战?&rdq;
贾诩笑了笑道:&ldq;这个问题很微妙,也很难回答,我说可以出击,也说不能出击,关键就在刘去卑,如果我们能拖住匈奴,那么我们就可以全力进攻乌桓。&rdq;
刘璟沉思片刻,冷然道:&ldq;要想拖住匈奴,最好便是出奇兵!&rdq;
..。。
奢延海位于长城以北,河套以南的茫茫荒漠之中,数十条河流注入,最终形成了一面波光万顷的淡水湖泊,它和居延海一起被称为塞北最明亮的两颗明珠,汉朝时,在东面的奢延水南岸曾设奢延县,由于匈奴入侵,县城已废弃。
奢延海四周被戈壁和草原间杂着包围,沿岸十几里内绿草茵茵,牧草丰美,辽阔的牧场和充足的水源使这里成为刘去卑本部落的过冬之地,夏天他们一般都会返回河套平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