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灰太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陈近南喋血孤城,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东方灰太羊,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清兵反而因为地形所限,无法充分的展开攻击队形,所以大大的限制了优势兵力的发挥,双方在一线交锋的兵力几乎持平,这样明军反而依仗地利和火器,杀伤了大量的清兵,双方的战损基本保持在一比四往上。这样经过了五六日的血战后,明军固然死伤近两千人,可是两线的清兵则损失过万人员,已经有点伤筋动骨,尤其是西线的清兵乃是草草组建的杂牌军队,其攻击力已经极其低下,几乎无法完成有效攻击,让清兵主将图喇肉痛焦急之下却只能徒呼奈何。
战局在元月底发生新的变化,清兵东线的二路大军四万人马也终于赶到了铅山附近,清兵声势大振。一时间,从铅山往东直到广信府城,一路都是清兵的营寨,只见旌旗四下招展,哨探往返不断,大队的清兵源源不断的向西开来,然后在信江南岸扎下营寨。于此同时,在信江北岸,也有数量众多的清兵游骑渡河之后与西线汇合,加强了西线兵马的攻击力,然后封锁道路,这样清兵两路大军完全汇合,完全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
眼看敌军势大,河口镇已经就要变为死地,二月一日,西门雪下令明军趁夜突围后退,放弃了河口镇,全部退往县城与陈近南部汇合。经过一夜的努力,明军损失数百断后人马之后,成功撤退,于是清兵重新占领了河口镇,暂时恢复了对信江河道的控制。
此后清兵首脑汇集一起,经过仔细商讨之后,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一员偏将带领五千人马守卫河口镇,控制河道,保护后路,一路则由主将图喇率领主力大部人马继续向南进兵,围攻铅山县城,拔掉这颗钉子;而另外一名副将统兵一路继续向南,力争夺取分水关天堑的控制权,为全歼明军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个计划下,一天之后,留下守卫河口镇的人马,图喇率领五万五千精兵和万余民夫转而南下,当天下午就抵达铅山城下,在铅山河以北扎营。第三天,清兵大部即强渡铅山河,然后在县城西南侧扎营,进而从两面合围了铅山城。随后,图喇自己在此坐镇,主持攻城事宜,另派人带领一万五千精兵,即刻出发前往分水关,力争拿下关隘,截断明军的退路,同时阻挡可能出现明军的后援道路,很显然,清兵的目的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歼灭陈近南西门雪所统领的这股明军偏师,扭转整个战局,提升士气。
至此铅山县城就被清兵合围,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此时铅山的明军主将是陈近南,他手下还有西门雪以及唐古城所部,全军总共不到一万五千人,外加之前解救的两千多名精壮纤夫,也就一万八千来人,兵力处于劣势。因此之前见到清兵有合围的意思之后,陈近南立刻向福建方面发出了求救文书,随即立刻下令全城戒严,开始整军备战,保卫铅山。
虽然形势很不利,不过陈近南还是决定要坚守待援,力争把这近十万的清兵牢牢吸引在铅山县这里,从而给其他方向的友军制造出有利的战机,而他的这个计划与西门雪唐古城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一场艰苦的守城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铅山县展开激战之后的第三天,清兵一部也进抵分水关下,对刘一舟所部展开进攻,意图夺回关隘,切断铅山明军的退路。此时刘一舟麾下不过两千多兵马,而清兵则接近两万,近乎十倍于他,好在依托地形和武器的威力,明军得以稳守关墙。清兵经过了三天的强攻,还是无法打破关墙,此后数千明军援兵陆续抵达隘口,眼见难以达成目的,于是清兵后退,选择了一处山口险要之地扎下大营,意图阻挡隘口明军的脚步,为清兵主力克复铅山争取时间。
二月初,主力清兵稍稍修整了两天之后,准备了一些攻城的器械,随即对铅山城发起了全面攻击。清兵不惜兵力的轮流发起了攻击,明军依仗着地形和火器的优势,杀伤了大量的敌军,仅仅两天之内,清兵在付出了上万人的死伤之后,却没有丝毫进展。但是清兵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他们达成了消耗明军火药的目的,由于没有了补给,经过连日激战之后,明军的火药已经即将用完,那些火枪火炮即将失去作用,等到第三日的厮杀之后,明军的火药彻底耗尽,火枪火炮都基本失效,于是一场激烈的冷兵器攻防战随即展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