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灰太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江南大地起烽烟,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东方灰太羊,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再说清廷江浙一带的最高统帅康亲王杰书,在八月底收到了南京失陷的消息,经过与手下众将商议,决定立刻挥兵北上夺回南京。此时在仙霞岭和泰顺等浙南一带,集结了近十二万清军,为了驰援北线,杰书下令由平南将军赖塔坐镇衢州,总领南线军事,拉哈达、穆赫林等将为辅佐,带领八万清兵驻防仙霞岭、泰顺、衢州等浙南要地,抵御明军;自己将率领四万精兵,回师杭嘉湖地区,北上反击明军,力图尽快夺回南京。
就在杰书出发前夜,其手下一名谋士给他进谏说道,如果他此时领军北上作战,则江浙的清兵实际上就陷入了南北两线作战的囧地,短期内恐怕难以扭转战局,而赖以维系的后方区域则仅有一省之敌,恐怕很难支撑长久;另外如果明军先行夺占皖南,进而依仗水师之利逆水而上进入江西,则整个江南的清兵都有被对手斩断退路的危险,到时候整个江南的三十多万清兵,都可能因为缺乏后勤保障,而被明军围攻蚕食消灭的可能。
听了这个判断,杰书十分震惊,越想越觉得其中的可能性很高,不由十分犹豫。其实深知明军战力的杰书,对于此次北上的反攻行动,面对沐剑声这等名将,他也基本不报什么获胜的希望。可是在眼下这种不利的局势下,作为清廷重臣,他必须这么做才行,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他现在的真实写照。如果他坐视南京的陷落而没有大动作,难免引起皇上的不满,想必很快就会被革职问罪,所以哪怕就是洞察了对手的企图,也必须望火坑里跳。
不过杰书也不是完全坐以待毙之人,他随后就修书一封,和江西的喇布、武昌的岳乐进行沟通,会商后续行动计划,指出了这个隐患,提议如果三人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就有望改变这种困局。安顿好退路,杰书于八月底带兵离开衢州,朝北线转进,由于江浙地形崎岖,山路蜿蜒,最终经过五天的急行军,前锋部队就返回杭州。
这时候李之芳的求援书信也到了,在和守城的杭州将军图喇会商之后,杰书派出了一支偏师,前往太湖西岸的长兴一带驻防,防止明军从太湖西岸进行突袭。另外,此前清兵有一支草台水师驻扎在太湖附近,不过随着明军水师分队南下,之后双方几次交手,清兵水师完全处于下风,此后基本损失殆尽,最后勉强剩余了十几破船,只能窜进太湖芦荡里面藏身。消灭了对手之后,明军水师完全控制了太湖北面和附近各处的湖河水面及运河航道,而无锡城也屡次受到攻击,清兵只能严防死守城防,这样一来,清兵只能沿太湖偏南一线布防,以免被明军水师突袭。
杰书在杭州停留了三天,才收拢齐后续兵马,加上调集附近各地的兵马随后北上,这样总共经过了半个多月时间,杰书带领了四万多精锐抵达无锡城,接过了前线的指挥大权。这样经过一番调整之后,苏南的清兵总数达到七万多人,去掉巡防各地和偏师,还有六万人汇集在无锡大营,兵力几乎是对面明军的两倍。
于是杰书下令出城,与明军正面对决。刘进忠不愧是善守之人,眼见清兵势大,于是全力防护,经过几次交手之后,双方都没有得到明确的战果。随后明军暂时退却戚墅堰一线,依靠水师的援助,试图依托河防,挡住了清兵的脚步。
双方此后在附近一线展开多次交手,尽管杰书手下悍将不少,清兵数量上占据优势,不过明军沿附近运河进行死守,水师的火力优势作用很明显,使得清兵屡次进攻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累计付出了数千人马,也无法形成突破。
再到后来,还是在沐剑声的命令下,明军为了加长对方的补给线,试图分散敌方兵力,为后续反击制造机会,于是进行了暂时的退却,退回到了常州,然后借助已经完备的防御工事进行防守。
眼见明军退却,杰书自然紧逼,随后进抵常州附近扎营,并对常州发起进攻。然而此时常州城早已经是森严壁垒,壕堑众多,河沟纵横,明军借助各种工事,再加上水师舰艇的火力支援,给进攻的清兵以很大的杀伤。而且明军大将刘进忠,更是一名擅长守城的将军,如今有了威力巨大的火器,他更加从容自如,在经过连续三天持续高强度的进攻后,清兵死伤过万人,却只是突破了明军外围的两道防线,距离常州城墙还遥遥无期。在这种局面下,为了保存仅有的兵力,杰书只好下令暂缓进攻,前线的战事暂时停顿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