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沫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求见,谋锦,茗沫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寅时刚过,孟文冒就起身洗漱,厨房里都还没有开始做早膳,孟文冒就带着几名下人就上了街上。
到了街上所有的大茶楼饭馆都还没有下门帘,孟文冒也不挑剔,就让人在小摊贩买了几个肉馅大包子。
孟文冒一身石青色儒生长衫,头戴同色逍遥巾,一副书生文士的打扮,他这是要执弟子礼去拜见杨志恒。
孟文冒亲书的拜访门帖已于昨日就送至杨府,杨府的门房回,他们老爷今天并不见客。
今日是休沐,孟文冒这么早就前往杨府,一是为诚意,二就是为了堵住杨大人。
他虽远在江南,也知道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杨志恒是位清名在外的正直御史,从不与朝臣交往,铁笔也向来无情。
他昨日命孟良出去打探杨志恒大人的性情与喜好,只得了这些,另外,这位杨大人还有个名号叫做“杨铁嘴”。
可想而知,这位杨志恒大人是多么难以结交之人。
孟文冒来到孟府门前,止住了正要去和门房搭话的孟良,亲上前来温和的对那门房道:“劳烦这位小哥通禀一声,就说是学生孟文冒进京特意来拜访恩师”,
那门房上下打量了一眼孟文冒,可能是觉得孟文冒不像是那些有意来结交的大臣,所以也没有太多刁难,道:“这位先生稍等,容小的进去回禀”。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那门房派去的小厮就回来了,脸色并不好看,显然是看孟文冒不像表面上这么的可信,居然也是那奸猾之辈。
“我们老爷说了,他从来没有一个叫孟文冒的门生,还请这位爷,您请回吧”。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仰慕先生风姿,杨大人又何必拘泥于师生之间的缘分,投了缘,也许前一刻,或者下一刻我即为先生的门生,又何来从没有或者有过的区别?”
孟文冒言谈暗藏禅机,那门房和小厮只听得眼晕耳花,也不细想孟文冒的话,只嚷道:“你这书生,恁多聒噪,怪道我们老爷不耐烦见你,就是我们也被你搅得不安生,快,赶紧走,别在这里讨嫌”。
那小厮是杨志恒的书童,平时跟着自家主人见多了达官显贵,并不耐烦应付这穷书生。
“你这小厮真是白长了一对眼珠,我们老爷可是···”
孟文冒拦住欲自报家门的孟良,摇着头叹气道:
“罢,对牛弹琴,不是牛蠢,而是弹琴之人迂腐,我与你们费这些口舌,也真是自讨没趣,只是杨大人用你们这些鱼目守门,真是白白埋没了杨家的门槛”。
孟文冒换上儒生打扮,还真的有了书生的谈笑怒骂的逍遥之态,这没有明指,却骂门房小厮为牛,杨志恒大人不懂用人的话,倒是高明。
门房里面一名小丫鬟扮作的小童,把府门前的事情听了个遍,悄悄的退下,往内院前去。
孟文冒走下府门前的石阶,走到阶前,深深弓下腰抱拳作揖对着杨府的中门,杨家的门房们以为他这是行礼后,就要离开,
哪知道,孟文冒一直保持这几乎作揖到地的姿势不起来。
众人都小声的议论,
“别管他,每日求见我们老爷的人,没有上百也有几十,过一刻钟,他自然知难而退,理他作甚”。
一名门房不以为意的道。
“就是,现在的书生们真是如市井中人一样豁的下脸面,哪有这样强硬求见的?”
慕名杨志恒的书生学子虽多,大部分递上求见的帖子回复说杨志恒没空的时候,一般都没有人再来求见,
哪里有像孟文冒这样的,先是递上门帖,已经明确告诉他,杨志恒没空见,但还是前来,现在又这样的一副姿态,在大明朝,孟文冒也算是第一人了。
*
杨府内院花园,
一阵悠扬的古筝清音伴着清晨的鸟鸣,别有一番幽静的意境。
一曲结束,那扮作小童打扮的小丫鬟一双眼珠极为灵动,一眨一眨,像欢快的鸟儿在歌唱。
那小丫鬟上前,绘声绘色的把刚才府门前发生的事描述出来,原来这小丫鬟还有一项绝活,就是能把描述的说话人的语气和神情都模仿个八九。
此时她正模仿着孟文冒讽刺那门房和杨家的话,孟文冒那文人特有的言语讽刺的表情也学得极像。
“小姐,那书生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小丫鬟是杨家小姐杨羽柔身边的二等丫鬟,名叫巧乐,为人机灵,又善于打听和模仿,因此在杨羽柔身边颇受宠信。
说完后,巧乐就问自家小姐那话的意思,她只觉得那不是好话,并不懂是什么不好的。
杨羽柔听完巧乐的叙述,轻轻拨动一声琴弦,冷笑一声道:“孟文冒倒是好口舌,居然管起我杨家用什么样的人来了。“
巧乐迷糊的看着自家小姐,她怎么觉得更糊涂了呢。
“我爹那里什么说?”
“吟雨说老爷看到那求见的名帖时,倒是夸赞了那字,听到是扬州孟家大爷时,沉吟了一会,最后还是说不见”。
吟雨正是刚才那随门房出来的书童,平时都是在杨志恒书房伺候的。
杨志恒偶尔接待一两位当朝大臣,都是在书房议事,因此吟雨并不是一般的杂役书童,还是一位比较有见识的。
杨羽柔知道,父亲是准备借着江南苏州布政使赵令的案子弹劾大皇子和护国公府的,犹豫要不要见孟文冒,也是想更清楚这件案子的始末。
父亲对于这些朝事从来不瞒着她,官衙的邸报她也都是过目参与的。
父亲这次的弹劾,她保留意见,因为在她认为,父亲一直是在圣上心中是纯臣的楷模,这赵令的案子一闹出来,父亲弹劾皇长子,这才是正常的。
可是,杨羽柔又觉得太子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圣上对太子的任用,都让杨羽柔觉得储位虽稳,但总是让人感到不安心。
太子以贤明闻达于朝野,对人宽待,在大臣中间也很有好名,可是宽容和贤明还有一个近义词,那就是庸碌,
因为庸碌,所以宽容的任由身边的人代替他来做事,
因为庸碌,所以没有自己的主意,身边的幕僚,太子府的詹事出的主意,计策都是好的,所以贤明。
这些她都和父亲讨论过。
父亲的意见是紧跟圣上的脚步,圣上此时表现得对所有皇子一视同仁,那他就要同样,谁有错,他就弹劾谁。
对于父亲的见解,杨羽柔深深钦佩,按照她自己的意见,此时就应该选择一位最有前途的皇子来下注了。
杨羽柔想起那位自幼在京城有神通之称的七皇子,如今却远在西北,杨羽柔摸不清根底,所以也没有判断。
如果要下注,无疑,这位七皇子是最值得下注的,因为这位是除太子之外的,唯一的嫡皇子,是具有继承大统资格的血脉。
可是这位皇子在这几年间偶尔从西北军中回来,也只是在京城留下了风流韵事,并没有任何的过人之处,让所有的人都在感叹“伤仲永”在大明也发生了。
杨羽柔想着这些事,去给父亲请安。
早膳只有两碗米粥,和几碟小菜,父女两人都吃的很清淡。
杨羽柔母亲早逝,家中父亲也只有一两个妾室,父亲对于女色并不上心,只醉心于朝廷政务。
父女两人同桌用完早膳,来到书房。
“父亲,那孟文冒还在府门前深深的作揖,一动不动”。
杨羽柔和杨志恒两人似乎连喝茶的动作都出奇的一致。
“他要如此,为父奈何?”
杨志恒不以为意。
“父亲,此时已过辰时,我们府地处京城东,府外就是百花井街,人事喧闹,这些小贩虽然做的都是花草这样小雅的生意,但也都是市井小民,最爱嚼是非,
任由那孟文冒在府前作态,恐怕会传出父亲倨傲不礼的污名”。
杨家向来以节俭为家训,又加上当初选宅的时候,父亲说东城虽为平民聚居的地方,可是此处百花井街,宅府隐与百花之中是何等的雅事?
这才使得杨志恒虽为二品左佥都御史却身居东城的原因。
一般京城二品以上的大员都住在内城中,内城靠近皇城,就连上朝都进了很多,
“为父向来不结交朝臣,这才朝中皆知,我儿今日怎么替孟家说起话来?”
“不是我替孟家说话,女儿从来不认识孟家的人,怎么会替孟家人说话?只是,父亲,过犹不及,父亲如今在圣上心目中已是耿直不厄的形象,但不是连人家都如此的放低姿态在我们府前求见,父亲若还是拒不见,就会显得刻意,可能会让人觉得父亲是故意这样做的,那么对父亲纯臣的形象是很不利的”。
杨羽柔纯粹是就事论事。
孟文冒今天就胜在他能放下脸面这样低姿态的求见,杨羽柔倒是觉得低估了他,如果孟家都是像孟文冒这样的人才,倒是有资格成为他们杨府的盟友。
“我儿说的有三分道理。这样,为父把他请进府,他不是说是为了仰慕我的清名前来,只为了尽心,那我见不见他又有什么关系?只按礼数招待了他就是”。
“父亲这一招,以己之盾攻己之矛果然高明”。
杨羽柔真心的说道。
父亲如果见了,就是坏了规矩,以后真的有那几个小吏豁出在朝中的名声不要,求见在杨府门前,父亲倒是被动了。
如今把孟文冒请进府,却还是等于让他白来一趟,看他下回还敢不敢用这么无赖的招数。
不错。
*
杨羽柔想的不错,此时,朝阳高高升起,盛京笼罩在一层金沙一样的光辉中,刺眼,炫目,淡淡的灼热。
孟文冒额头开始滴汗珠,他保持着这一揖到底的姿势,腰都开始酸了,他觉得那不是腰,就是一块折了的木头一样。
百花井街的小生意人都开始把自家品种繁多的花草都摆了出来,噪杂,花香,扑面而来。
“咦?那是来求见杨大人的?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求见人的。杨大人可不是这么好见的,这书生怕是要白费功夫了”。
一名小生意人,弓着腰搬出盛开的海棠花盆,放下,看到杨家门前的孟文冒,嬉笑着说道。
“正是,杨大人耿直,从来不和这些大臣啊,什么权贵的结交,为咱们大明说公道话,正直话,这想求到杨大人面前的人,真是打错了算盘”。
“花老三,你不懂,别瞎说。你看那书生的打扮,是大臣吗?是权贵吗?那人如此恭敬的求见杨大人,我看这心诚的很,你看那作揖作的多恭敬,我听说那些读书人是最在乎这些礼数的,这么深的礼,也只有对爹娘和恩师才会这样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