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错天下,十三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问题让第五安委实纠结,半晌说道:“燕王,各州府卫所多被李景隆征集,真定附近并无多少南军,所以八千人守真定足矣。”

朱棣一怔,暗道:“此人是迂腐还是愚蠢?我只愁兵马不够,他却还嫌多……会不会是故意如此?”口中说道:“我拨与你兵马并非仅仅守真定,而是作为燕军侧翼,与我和煦儿一道对李景隆进行围击。”

第五安恍然,但还是纠结饷银,细细思量一番,还是坚持道:“燕王有所不知,城军军人数虽不多,但在张信操练下,战斗力却是非凡,纵是需要为侧翼,实在也够了。”

朱棣倒嘶口气,道:“那便一万?再将煦儿那两千骑兵也给你。”

第五安摇头道:“实在……最多就要那两千骑兵吧。”

朱棣哑然失笑,道:“此事先不定,待明日看南军有无动向再说吧。”等第五安告辞后,便皱眉急思。

朱棣其人本就疑心颇重,为第五安拨调兵马只是眼前战局需要,但第五安这样的反应却是他预料不及,不禁有些茫然。

说起来他与第五安也很有渊源,他最看重的太师是第五安的小师弟,他最看最的侍卫是第五安的三弟子,他最看重的儿子也与第五安称兄道弟。

他从来不会怀疑道衍和马和,更不会怀疑朱高煦,但对第五安还是保持着戒心;毕竟在眼前这种乱世里,任何人拥兵都可能自重。

几翻思量,他又恍然若明,既然第五安与道衍、马和、朱高煦有这层关系,想来第五安也会有所顾忌。或许,他辞却兵马真是为了让自己放心?

最终,朱棣经过全方位权衡利弊,终是有了决计,眼下宁可选择信任第五安。与此同时,也决定以后要时刻关注城管军的动态,不能再如以前那样不闻不顾。

次日无话。

第三日巳时,哨军回报,南军弃河间而奔德州。

&ltenter><enter>朱棣面色如常,但心中极是懊恼。

所谓兵败如山倒,前日本是追杀李景隆的大好时机,竟然这样白白被浪费了。那么便不能一错再错,现在直取德州至少能算是亡羊补牢。

军情既变,朱棣便没坚持给第五安增兵,仅将朱高煦派出增援的两千骑兵许给他,令其稳守真定;同时通知沧州朱高煦,亦是令其坚守则可,不必出击。

次日一早,第五安和郑关西领两千骑兵向真定出发,朱棣则亲率大军从河间直奔德州。

…………

高巍有些懵了,不是因为李景隆下令大军不进德州城,而是他连德州的百万石粮草都不带走。

这有几个意思?

高巍觉得自己还是不了解大将军。

最初以为大将军是纨绔,现在他可以很负责地予以否定;大将军神机妙算的本事他也见识过,但白沟河这战又让他很是莫名其妙。

败仗!

这两个字在高巍心底闪现过,但他很快又将其压了下去;毕竟大将军在开战之初就说过,他可能会退守济南。

虽当初说的是“可能退守”,但毕竟是料事在先,所以眼下战况应该还是大将军的掌握之中吧?

揣度无果,他还是只能认为大将军高深莫测。

相对于高巍对李景隆不确定的判断,何福、盛庸对李景隆的认识就很简单而明了。

出兵六十万,折损二十多万,且退守济南,这是明显的败仗。

对于这个败仗,二人无比郁闷。

接到合围朱棣的军令后,他们立即整兵拔营;待一切准备好了,又来道军令让他们撤德州;德州城都没有进,第三道军令又让其退济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东汉末年之吾辈小将

沅汸

武怒天辰

星辰馆长

少年与剑的征途

大口吃掉夕阳

异界入侵之全民召唤

嘉文四世.CS

香江一九九八

半卷青史

末日诸天降临

无月不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