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尽于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章 武昌乱,归明,言尽于此,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求推荐,收藏!
夏日午后,日头光线照耀下,近处远处都是滚烫滚烫的一片,空气好像也是热的烫肺,在芜湖行向南京的官道上,一队双手被缚住的队伍正在被一队骑卒看押着向南京的方向走去。
这是田雄后续的两百步卒亲卫,被随后甘愿配合的田七给一举拿下,一个都没溜得走,就在王桥南侧,只要过了桥稍微一转,便能看见那个月牙形的大坑,可惜,他们是被缚住双手后才看到的。
逮住他们后,两队合并,明白了发生什么事情的他们对李贤手下的人倒是没什么怨恨,忠心于死人的人有倒是有,但绝对不多,象征性的哭祭过后,倒是个个对杀害田雄,诱捕他们的田七和其他几个变节的亲卫是破口大骂,两个亲卫百户更是骂的不堪入耳,直上其百辈子祖宗先人。
*****
九江府。
江上船只熙熙攘攘的停泊上下船,多是东边来的船只让码头两侧草棚人烟日渐繁盛。正是早间清凉的时候,货主们带着算盘一旁监督着,而力士帮工正在吆喝抬熬上下船的货物;江边不远处,精赤着上身,高声呼喊着号子的李贤军九江部队在出着操,而在出操部队身后,远处的新刷的水泥城墙显得灰白却敦实。
李贤离开九江才两个月,整个府城大大的变了样子,南北东西城门连通的十字形的大街道水泥已然铺成,只留下中间两道三人并肩宽的泥地,这是预留给马行走的,街道的两遍正在挖着排水渠,借着修路的机会,沿街的好多家铺子,酒楼也将自己家的内外进行装饰修缮,导致现在九江府三三两两处地方又变成了工地,这都是城内居民自发拆的,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然,这些都不是知晓天下还在战乱的大户,这些勃勃生机只来源于手上有些余钱的小户之中,这些百姓都是平时都在九江百里之内的老百姓,没有大户官绅那样长远的眼光,只觉得自己生活安定了,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经营。
城内的百姓安心显然是有缘由的,城外十三个匪首的囚车仍然立着,十三个人像个摆钟一样晃荡在囚车里哀嚎,每天只被喂一点点水,供人观看。他们叫做什么十三大王,原来李闯跑路中失散的军卒营头,有小两千人,李闯向西撤退,他们没跟大部队走的了,在四周转转祸害了几个村子后,听说九江又恢复了生气,决心搞把大的,趁着黑夜准备袭击下九江府城,他们不知道最新的情况,甚至连新用水泥整修过的九江城墙都没摸到,便被在城外的军营消灭了大部,剩下的手上没有多少百姓鲜血的统统被发往九江的那个小铁矿中干活去了。
由李贤授意,李犹龙执行的九江商业促进计划在短时间内取得相当的效果,有相当大的因素是因为地利,九江的水运是在是很便捷,一帮驻扎着的军队护卫着这里的安全,加上明显是刺激商业贸易往来的政策,于是一些冒进投机者便成功的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李犹龙很忙,相当忙。
就连李贤留下监视李犹龙的暗棋给李贤汇报的文书上也说,入夜,李犹龙的房间里灯火明亮,隔窗犹见李犹龙在文案上批阅,灯火直至鸡叫方灭。
书房中批阅中的李犹龙时常在感叹,太史公真是洞悉人性,天下间皆为一个利字而已,他也时常引用这个来衡量自己在政治上进退的得失。但是亲眼见到短短时间内就能有这么多税收进账,他还是吓了一跳。
终究一日,商业上的税收会取代田赋。当时李贤和他李犹龙这么说,李犹龙虽然在面上赞同,内心其实很不屑,千年下来朝廷主要收入都是收田赋杂之以盐税等,你手握兵马,信口开河也算你对,这是李犹龙当时的心思。
这样看来,或许,真的有可能取代田赋也说不定!
看着一月税金账目的李犹龙暗自想到。
一开始,并不是他很想要工作到深夜,他只是要忘却些事情,如果躺的早了,那些事情就会再次映入脑海,折磨内心。
李贤在九江是兵变起来的,而且还扣押了钦差及一众九江官吏,这是什么行为?造反呐,灭九族的大罪,自己竟然归顺了这么一个根基不牢靠的人,李犹龙其实想想也有些后悔。和老于军务的左良玉不同,嘴角只有一点点毛发的李贤能够抵挡朝廷暴怒后的雷霆一击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