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男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左相国的办法!,盛唐枭雄,黑男爵,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二,民间常有不法奸商,大量的收集铜钱,而后融化炼铜,再造成铜器出售,以此牟取暴利,朝廷当颁布律法,再有毁钱炼铜者,直接斩首示众,以此威慑不法之徒!
其三,民间常有以金、银、铜陪葬者,立法禁止,改为薄葬。
其四,我大唐与新罗、百济、高丽、吐蕃、南诏各国交易之时,尽量的以物易物,减少钱币流出。”
……
李适之足足讲了一个多时辰,共计讲述了十几条解决钱荒的办法,期间没一个人插嘴,只是静静的听着、盘算着、甚至有人私下记录起来。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李适之的这些办法,比李林甫的办法高明了一筹不止,而且可行性极强。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暂且缓解一下钱荒危机,而无法根本解决。
不过就眼前而言,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毕竟大唐境内的金、银、铜矿太少了,要想根本解决问题,除非找到更多的矿藏、大批量的铸造钱币!
龙榻之上,李隆基频频点头,显然很是满意,又把目光落在了李林甫身上……“右相国,左相国的办法如何啊?”
“回禀圣上,左相国的这些办法切实可行、利国利民,的确比老臣的办法高明多了,老臣深表赞同。”
“好,既然如此,这解决钱荒的一切事务,就交给左相国全权负责吧,其他各部官员紧密配合、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李隆基一锤定音,把大权交给了李适之,其余重臣无人反对。
就连右相-李林甫都笑呵呵的表示支持,看起来很是大度的样子,不过在其眸子深处,却有一阵阵的寒芒闪动。
要知道,大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实施,三者相互制约,形成了三权分立之势!
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由李林甫担任,又称‘右相。’
门下省的长官是侍中,有李适之担任,又称‘左相。’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这个位置比较特殊,因为唐高祖-李渊统治时期,秦王-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尚书令’就空缺下来了,没有那个官员敢担任这个职务,以免犯了逾越之罪。
而尚书省的事务,皆由二把手-尚书仆射负责,而这个职务同样由李林甫兼任着。
换而言之,李林甫一人掌控着中书、尚书两省,妥妥的当朝第一权臣,朝廷大小事务无不由他负责。
现如今,皇帝却把解决钱荒的大权交给了李适之、并令三省六部的官员们配合,这又置自己于何地呢?
如果李适之成功解决了钱荒,立下大功,朝廷第一权相的位置,还会属于自己吗?
‘有老夫在,一定让你寸步难行、事事难成,最后乖乖的滚出朝堂去’……李林甫暗下决心,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权力。
不过李林甫也很疑惑,自己与李适之相识对年,深知这是一个粗犷有余,而细腻不足的家伙,智慧、心机、手段都比自己差的太远了,以往每次开朝会、都被自己压制的死死的。
怎么几天不见,李适之一下变聪明了,想出那么多治国良策?
难道说,背后有人给他出谋划策,这个人又是谁呢?
看来自己得好好调查一下了!
……
会议结束之后,其余重臣全都离开了,只有左相—李适之留了下来,因为他还要向皇帝汇报一下选拔考试的事情。
“左相国,朕听说这次选拔考试当中,出了一件天大的奇闻,考生中有一位少年郎,满腹经论、七步成诗,比之曹子建更胜一筹?”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那少年郎名叫李昭,宗室子弟、系吴王之四世孙,按我大唐宗族谱系来说,他还是圣上的子侄辈呢!”
“哈哈,朕的子侄辈,不也是你的子侄辈嘛,想不到我宗室子弟当中,竟出了这样一个奇才,有意思、有意思!”
李隆基是高宗-李治的孙子,李适之是前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两人都属于太宗皇帝一脉、是比较亲近的族兄弟关系。
相比之下,李林甫虽然也是宗室出身,可血脉关系就疏远多了,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六叔郇王-李祎的四世孙,属于远支宗室了,而这也是李林甫总是嫉妒李适之的原因之一!
宗室子弟中出了个诗人,李隆基自然是高兴的,可也称不上太高兴,因为诗词歌赋写的好,不代表就会治理国家,这是两码事。
而如今的大唐帝国,需要的不是诗人、而是治国的人才!
“左相国,这次各地推荐来的考生当中,可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才吗,如今国事繁重、日理万机,朕急需安邦治国之才,且多多益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