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2章 采石之役(一),十国千娇,西风紧,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涂守将是个蠢材。”李处耘沿着河岸骑马跑了一阵忽然说道。
向对岸看去,见张令铎正在马背上舒展猿臂,随着姿势,前面一个正在狂背的骑士从马背上摔了下去。一大群南唐军马队刚过来不久,就掉头向东慌乱逃奔,远远看去就好像一群受了惊吓的蚁群四散乱跑,人群中间密集周围稀疏。
太阳刚刚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不久,南方的秋季旷野上依旧带着绿意,冷兵器战场上没有硝烟,也没人放火。李处耘在南岸观战,离得比较远,闻不到血腥味、看不到厮杀的景象,连人们的喊叫声都隐隐约约,只能听到周围一片嘈杂。
“来人,去给张令铎传令。”李处耘喊了一声。
旁边的一个文官幕僚听罢便招呼一个小将过来,不多时带来了两个传令兵。
李处耘这才说道:“两件事。第一,叫张令铎的马队停止追击,撤到东边,聚集更多的马军……”李处耘眺望,已经看得到远处一大股南唐军步兵正在向这边列队增援,“第二,让张令铎指定一个部将为排阵使,组织渡河过去的步军抵挡敌军反扑。”
那文官又叫两个传令兵各自复述了一遍军令,也不用书写,径直就叫他们渡河去了。
……郭绍捣鼓出“传令兵系统”的简化版后,得到王朴的大力称赞,从枢密院很快就推广到了几乎整个禁军;这法子在此时战争模式下也比较严密、漏洞不大,最主要是简单方便,迅速得到了武将们的认可接受。
传令兵都是各级武将送上来的亲兵,彼此之间认识,不容易被敌军故意误传军令,而且传令兵系统的人员时不时要调换;免去了不稳定的中间环节,方法简洁效率。
常规命令直接就口授了,重要军令需要书面用印和备档。枢密院派遣的文官来管理书面军令的备档,以编号的方法做成卷宗,方便以后有真凭实据追究武将的责任。
然后这套系统又被郭绍设计出了层次性。郭绍的战略级中军行辕里,有李处耘、韩通、罗彦环、高彦俦等主镇一方的大将派遣的亲兵,郭绍只需要对这些大将传令意图,就可以控制整个战役;而李处耘这等级别的大将身边,又有副将、军、指挥级的传令兵,从而从战术上控制战场;军都都指挥也有都头一级的体系,更加细化战术的运用。
现在周军的指挥体系里,哪怕有几十万人,郭绍也可以间接地掌控都一级的单位动向。
……李处耘身边这个文官,就是“江南前营军府”里的人,主要过来协助李处耘确认中军军令、管理书面备档;当然暗地里也对大将的执行程度起到监控作用。那文官原来是枢密院的小官,最近才加入到临时组建的军府。
李处耘见文官返身过来,便问道:“当涂城的守将叫什么来着?”
文官脱口便道:“主将是杨收,监军是孙震。”
“这两人都是草包。”李处耘毫不客气道,“如果我是杨收,就把兵力事先隐藏在可能渡河的地方,等敌军刚渡过河,以有备击无备,以攻代守。
杨收想不到这个法子也就罢了,他居然这样把人马挤在一起,等到我们渡河时才临时仓促四处补漏……难道预见到我军肯定会从多处渡河很难吗?”
文官拜道:“若是南唐军都用贤人,李公如何敢长驱直入至此地?”
李处耘听罢捋着自己的又|黑又浓的大胡子,忍不住笑了:“我观当涂城工事,本来没想攻此城,如今看来,既然敌将如此草包,倒真可以试一试。”
这时对岸增援过来南唐军步卒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整顿队列,组成一个个方阵,向这边逼近。李处耘不在理会,赶着去了临江的西边,乘船渡过了姑溪河。长江上的水军调来船只,正在姑溪河上搭建浮桥,这条河有一些地方河面狭窄,拿船只来架设一道简陋的浮桥要不了太久。
东边战场上的张令铎接到了李处耘的军令,一般武将都不敢抗拒这种意识明确的命令,已经收兵朝李处耘这边来了。
“河岸的步兵作战部署好了?”李处耘问道。
张令铎道:“第一军军都指挥使本来就是前锋主帅,末将照李公的军令,让他为排阵使,统领河岸步兵列阵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